玉启回到秀水的时候,已经是腊八节了。
如今燕国国内释教兴盛,到了腊八这一天,佛寺和一些富户都会在城门附近搭棚施粥。这样那些乡下的贫苦人家只要走到城门口,就能饱餐一顿。
玉启不喜高调,特地命人去除了马车上的身份标识。此时城门前热闹非凡,通行的道路就有些狭窄了。
骑马护卫在车旁的丘敦雨低头询问:“殿下,咱们要不要绕路进城?”她知道玉启是不会同意让官府专门为她清场通行的,那不如转道去另外的城门。
“不必了。”车内传来玉启平和的回答声,下一刻,原本垂下的车帘被卷了起来。玉启带着几分好奇,望着路边的情景。
她之前为了给亡母祈福,所以在舅舅李博的府邸里居住了半年,但太守毕竟是秀水最高等阶的官员,因此素日来往的也都是官宦人家。她何曾有机会见过这样的场景。
李博这个太守还是很有一些能力的。他前两日就派人在城门前规划了方位,各家富户以及寺庙都要遵照官府的划定的范围搭建粥棚。
此刻从玉启马车所在的位置看去,只见两排整齐划一的粥棚设在道路的两侧,每座粥棚之前都间隔了五丈远的距离,以便留出空地给百姓排队。
有些寺庙不仅施粥,还印了一些佛像,供信众求取。又有几十名青年学生穿梭期间,帮着年老的长者排队,或者协助各家的帐篷分发粥饭。
丘敦雨顺着玉启的目光,知道她正在看那些学生,便道:“那些书生看起来都是秀水府学的学生。”
玉启微微颔首,她互相想起陈家的白木书院,不禁问道:“你去看看,有没有白木书院的学生,又或者陈家可设了粥棚?”
丘敦雨抬眼看了看,笑着道:“不必找了,他们就在前面。”
她看到玉启有些惊讶的表情,还补了一句:“挺显眼的。”
玉启不明所以,等马车渐渐挪动到白木书院的粥棚前时,她才理解了丘敦雨的话。的确是很显眼……
这一次白木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的粥棚设在一起,正对着一间驿站,位置离城门也不太远,加上棚子里忙碌的人大多是十几岁的少年学生,看上去朝气蓬勃,的确惹人眼球。
但最显眼的并不是这些,而是他们面前排着两行人。
别家都是一行,怎么他家这里就两行了?
玉启也不要丘敦雨回复了,让马车行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停下来,自己下了车。
为了旅途简便,所以这一路上她的衣着一直很简单,就如同一个平凡的富家少女一样。此时站在秀水的街头,看上去并不突兀。
丘敦雨也下了马,跟在县主的身后,两个人看上去倒仿佛是一对姐妹。
嗯等他们走到白木书院的摊位前,有穿着学子服的少年,殷勤的将一张单子递到面前,道:“二位看看,这是我们新办的活动,如果有需要可以在那里排队。”说着手便指向摊位左边的一行队列。
玉启看到这一队排着的人大多都是年纪比较小的,至多也不过30岁左右。而摊位右面的那一行队伍则和其他摊位前的人一样情形,多是身着麻衣,面色有些发黄的百姓,显然就是为了领粥,所以才停留在此处。
丘敦雨笑道:“看来是陈家又有了新花样。”
玉启低头看了看自己手中的传单,上面写的内容果然大出意料之外。
“不用再为家中的账本而发愁。”
“不要担心明年交税的时候算不清数目。”
“只要您来到职业技术学院,就能够学到这一切。”
这个时代虽然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广告,但是商家招揽生意的手段并不少。也有一些精明的商家会将自己的商品绘制成图画,挂在自己的门前。
但是像这样直白的宣传,确实是第一次见到。
玉启忍不住笑了出来,她朝着丘敦雨道:“你说的对,这一定是陈小姐玩出的花样,我看还挺有意思的。”
两个人交谈之时,突然有人插了进来。
“是挺有意思的吧,我也这么觉得。”
玉启转过身,果然见到陈舒青笑盈盈的站在那里。
“多日不见,县主风采依旧。”她又朝着丘敦雨道,“今次终于回到了秀水,我可以向丘敦队长一表地主之谊,感谢您几次的相救和在帝京的帮助。”
玉启也道:“陈小姐亦是容光焕发。看来事情非常的顺利了。”
陈舒青笑了笑,又摇了摇头道:“虽然是取得了一些进益,但话不能说满,我还要仰仗县主威名呢。”
两人相视一笑。
谢峰走过来道:“还是带县主去旁边的茶楼吧,此处人多,莫要拥挤。”
他对着玉启还是一副不太相干的样子,只拱拱手而已。倒是一边跟着的白铜更机灵。引着他们几人就上了茶楼。
玉启也不在意这些。她从帝京来此,坐车也行了十几日,此前又在城门前等待了许久,早就疲累了。陈舒青看她样子,就点了几样便捷易做的点心。
店小二十分殷勤,不仅十分迅速地跑到后面去传了菜,还多送了一壶清茶,并且还不住地询问陈舒青:“陈小姐,您还有什么需要,尽管提。”
“看来你成了这里的红人啊。”丘敦雨也渴了,倒了一碗茶就喝,然后笑着打趣。
白铜凑趣道:“那当然。不是我夸口,现在整个秀水城的店小二,见到我们小姐那都是殷勤备至。”
他天天和柳枝在一起,自然也学来了对方的口头禅,一口一个“我家小姐”。玉启和丘敦雨不约而同地看了一眼谢峰,见他全无反应,两人就不着痕迹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