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亲和各位国公要负责什么,已有前例,按照章程准备便可。
众人又将细节核对一番,三位阁老坐在一旁听着,偶尔出言提出意见,整整一天工夫,最后才定下来。
其他人各自去忙,剩下三位阁老,高拱疲倦道:“先皇让太子亲政又让我等辅政是何意?十岁太子如何亲政?”
高仪比高拱小四岁,但看起来精气神完全比不上高拱,已经累得不想说话。
张居正敏锐发现这句话危险之处,避而不答,“高老比我等更有资历,我等还要仰赖高老。”
高帽谁都喜欢戴,高拱也不例外,听到张居正似有以他唯命是从之意,心中无不得意,完全没有意识到他的话留攻讦余地有多大。
秋爽斋中,孝安皇后和李贵妃俱是疲惫之色,不过,细看,李贵妃一双眼睛隐隐闪着亮光。
毕竟,丈夫做皇帝和年幼的儿子做皇帝完全不同,值得期待的也不能相提并论。
孝安皇后耐心跟朱翊钧解释继承皇位的三次劝进,以及要如何表现。
第一二次要坚决拒绝,表示君父刚刚驾崩,太过哀痛而没有心情继位。
到了第三次才可表示,君父驾崩前不放心社稷,做儿子的只能听从父亲遗愿,勉为其难接受皇位。
三请三辞,要有条不紊,要有君子之范。
朱翊钧皱眉:“这道理何在?”
李贵妃答道:“表示你谦逊,不图名位。”
“天子之位,不单单意味着权力,也意味着责任。”这句话是主播笑笑说的,朱翊钧听到时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就没有人不这么虚伪吗?”朱翊钧又问。
“这不是虚伪,这是规矩。”
“规矩也是人定的。”朱翊钧嘟囔。
一大早,朱翊钧在文华殿偏殿接见阁老和六部大臣,以及宗亲、成国公、英国公、定国公。
按照传统的劝进方式,他们开始劝皇太子朱翊钧继位。
他们已经做好充分准备,三次劝进辞藻极尽恳切,甚至他们已经预判好皇太子推辞之言。
高拱作为阁老,带头劝道:“国不可一日无君,臣求太子早日登基。”
朱翊钧不语。
张居正上前,“先帝驾崩前将百姓托付太子殿下,臣求殿下不要辜负先帝嘱托,早日登基。”
高仪原本预估太子会直接拒绝两位阁老,然后痛哭,赶走阁老和宗亲、国公。然后他们将太子一言一行告诉所有官员,甚至写文宣扬赞赏太子美德。
然后在京有资格的大臣一起求见太子,请求太子继位。
有来有往三次。
结果才第一次,太子就是一言不发,高仪只好上前一步,和高拱、张居正并排,道:“臣求太子早日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