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连绵不绝的火海犹在灼烧着,夷陵的天空仿佛都被烧红了,月亮也早已不复它本来的颜色,月光交织着醉人的猩红,是血光,火光,一片绮丽的天光。
一个时辰后再度收到哨骑的情报:“大都督,方才一战,我军歼灭蜀敌近万之众,刘备率残骑乘夜突围,逃至石门山时险些就被孙桓将军擒住了,只是敌军狡诈,焚烧弃甲堵塞山道,拖延了不少时间,再追上时,竟见敌方将领赵云带着援军赶到……”
陆逊警觉一怔:“你是说,赵云的兵马到了?”
哨骑脸色凝重地点头,陆逊顿觉棘手,毕竟那不同于一般人,曾于长坂七进七出从曹操的军队里杀开血路,在刘备座下的众多虎将中,赵云的名字绝对是不容小觑的。
“赵云军队凭空杀出,阻挡了我军行进,在其掩护之下,刘备此时已逃入永安城中……”形势紧迫,哨骑只等着陆逊的亲口决断,“朱将军率众奋力追杀,决议攻下永安,都督你看这……”
然而陆逊回应他的却是沉默和迟疑。
毕竟事出突然,他不得不权衡思量,随机应变。
刘备不是唯一的敌人,东吴身后还有一只凶狠的曹魏在虎视眈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他不是不懂。
他终是吩咐那名哨骑:“传本督命令,全军撤退勿再追赶。”
“都督?!……”
他要退兵?可是身边将士皆不愿在这个节骨眼上放虎归山,万众呼声下他挥手喝止——
“各路将军速回本阵集合,再行商议!”
“郡主,这是小郡主在都督的一卷书中找到的……”乳娘在佛堂把这张题着诗的纸张递给她时,显得那么小心翼翼,应是背着孙茹而为,“您看看吧?”
据乳娘话里透露,那是因为自打孙茹住进了武昌都督府,闲来无事,便趁着一个晴天丽日,将陆逊书房里那些存放已有些时日的书籍拿出屋外去晒,这张纸就夹在其中一卷的书页间,在她翻书时不慎掉落出来,旋儿引起了她的注意。
孙茹虽不是饱读诗书的才女,但也算得上蕙质兰心,一眼便看得出这诗不寻常,于是托人向城里有学问的人打听诗的出处,皆无所获。
在百般寻不到头绪下,她便暗自猜测,这首悲情切切的小诗,会不会是陆逊自己写的?
为什么不会呢?
从字迹来看的确是出自他的手笔,而以他的才华,即兴挥墨写下这样的诗作绰绰有余。
而她亦和侄女有同样的猜想,在她看到诗的第一眼,她就有很强烈的直觉了。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她也是惶然梦醒,孙茹口中轻念的那句,原来是出自这里。
那最后点睛的一句,寥寥十字,却是诉尽血泪。
恐怕这至深的感情,真的只有相爱不相守的人才能体会。
恍如大雨骤至,打湿了心房。她阖上眼帘,潸然泪落……
几经厮杀浴血奋战,这场山崩地裂的战火终于是要平息了。
“以守为攻固然能争取一时安稳,但是如果学会以退为进,险中求胜,方能更好地身经百战而立于不败。”
正是因为听了周瑜当年的一句话,在对付刘备的战术上,陆逊采取了主动后退,诱敌深入,相机破敌,后发制人的策略,而后蒙羞含耻却无动于衷,终把蜀军彻彻底底陷入了败局。
而今蜀汉的惨败足以证明,他这步棋是走对了,今夜夷陵这场大火,令刘备二十多年积攒的兵马毁于一旦,恐怕上天很难再给他二十年的时间来修复这个重创,他化作灰烬和焦土的蜀梦,只能带到来世了。
陆逊骑马停在一处悬崖边上,纵目远望,把那片被大火吞噬的夷陵山脉收入眼底,空旷的星夜下依稀有个声音隔空传来——
“十年铸剑不露锋芒,伯言,你会大有作为的,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东吴总会有一个时代是属于你的。”
十三年前的周瑜就曾这样断言。
十三年后的陆逊竟和周瑜用了同样的火计,一战成名。
时隔十三年的天翻地覆,谁能料想?
陆逊迎风伫立着,借星辰烈火,向一些人传递去满腔澎湃的心声——
我做到了,大都督。您所教诲我铭记于心的,我都做到了。
还有郡主……
答应你的,我也都做到了。
伯言终不负誓言,守住了我们的江东。
他深深凝望,那凄艳的火光里描摹出她的容颜,他真的太想伸手去触碰……
而此时凤凰台的潮声和江风里,她又一次泪洒满面,哭到失声。
也许是心太过沉重,重得她不堪承受,也许是她的故意,一念之间掌心松开了,诗笺就那般从她指尖被风吹去,轻盈,飘零……
终,融入沉寂的黑夜,不见了踪影。
随它一同被吹走的,仿佛还有那场经年不忘的梦——
“不周山?什么是不周山?”
“《山海经》有言,在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传说它是擎天之山,也是凡人修仙抵达天界的必经之路。”
十五岁时,她从他口中第一次听说,原来世上有那样一座山。
那样一个美好的地方,会让她用尽一生来向往:
伯言,若今夜一战所见证的,东吴真是祝融氏点燃的那把惊世烈火,你便毋庸置疑是江东的擎天之柱。
你就是不周山……
此生山长水阔流年辗转,目光尽处,心的归宿,不过一个你。
谁曾十年如梦过,葬浮生,醉蹉跎,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