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时间重来,我还是会跟你一起逃走,哪怕逃向另一个深渊。
——夏炽
·
夏炽的头歪靠在副驾驶车窗上,如梦游的人,同朱索说起她的梦。
梦中,十六岁少年黝黑健康的面庞,对她咧嘴露出又白又利的牙齿,挤着斗鸡眼做鬼脸。
转瞬,少年的表情剧烈变幻,冲她大喊——
“夏炽,跑啊,快跑,不要回头。”
梦中,潮起潮落,浪翻浪涌,少年身后的海浪似葛饰北斋那幅名画《神奈川冲浪里》,浪花如张牙舞爪的无数小手,在淹没他之前,夏炽惊醒,一身冷汗。
“什么?”
朱索专心开车,他是土生土长的芬兰人,淡金色的稀疏头发,额角高得似驼峰,前额饱满得像蓄了水,褐绿眼珠子,芬兰人特有的苍白肤色,风雪吹多了,不经老,一米九多的身高,身宽体胖,令这辆小小的雷诺牌汽车显得逼仄起来。
车窗外,进入五月的赫尔辛基,白昼日渐拉长,夜里八九点,天光还亮,太阳像贪玩的小孩,迟迟不落,躲在云层里跟大地玩捉迷藏。天空冷铅涂过似的灰冷色调,宽大洁净的街面,清清冷冷,尽管天街还亮,人们都已钻进街边的小酒馆喝酒找乐去了。
夏炽在瑞士读书期间认识朱索,后来她到芬兰首都赫尔辛基读博士,租了他在西贝柳斯公园附近的公寓来住。
书房的大窗正对公园和海湾,天气晴好时,从书桌前的窗户望出去,蓝得醉人的天空下,是同样透蓝的波罗的海,帆船在海面拖着丝线般的水痕缓行而过,海天相互沉醉对方的蓝。
朱索是个本地警察,辖区在东南边的广场集市,与其他“社恐”的芬兰人一样,他话很少,开车时很专注,眉头习惯性拧出“川”字,正在为最近那件轰动一时的失踪案子发愁。
一个赫尔辛基的女大学生,在四月最后一天的“戴帽节”狂欢会上失踪,三天前,警方在一个中国籍男子租来的车子上,发现女孩的指纹和带血衣物。
女大学生的父亲是赫尔辛基小有名气的政要,母亲是过气的歌剧演员,半个月来,夫妻两频繁出现在电视上,面容悲痛地请求四方帮助,寻找他们的爱女。在媒体大肆宣扬的压力下,赫尔辛基警方迫切地想要告破这个案子。
今天是中国籍男子被关押的第三天,语言不通,驻外使馆派来的人帮不上忙,他们什么都没能问出来。
直到朱索接到中国警方发来的资料,看到那个中国城市名字,安市。
他在夏炽那儿听说过这个地方,且不止听过一次,每次都是轻描淡写,几句浮浮带过,所有关于安市的故事有始也有终,却无经过,无细节。
那是夏炽的故乡,她十四岁前生活的地方。
“对,我是中国人,我在中国安市出生,十四岁时离开那里,到瑞士生活。”
“你们来自同一个地方,或许你可以跟他沟通。”朱索这么跟夏炽说,说得夏炽好像来自与世隔绝之地,莽荒的太空殖民地一类的地方。
因为朱索同时简单扼要地概括过嫌犯:粗鲁、轻浮、狡猾,擅于设防、工于心计。
几个审讯他的警员倒头来全被他牵鼻子遛弯。
“我没见过那样的人,可以说很狡猾,同他打交道要很小心。”朱索说。
夏炽想起梦中少年的脸,纯粹、温柔、正直、光芒万丈,她警惕梦境照进现实的微乎其微的可能性,与墨菲定律相反,若发生了,那应该是好事,可她知道绝无可能。
为何还有执念?
仅凭“戴帽节”狂欢会人群中的匆匆一瞥,那双映入她眼中的眸眼?那张脸甚至已经不是个少年。
而时隔十五载,早已葬身大海的少年,尸骨不知沉在暗黯深海何处,怎么可能会被命运网开一面送到她的面前来?
只是个中国籍男子而已,世上中国籍男子千千万,到芬兰来旅游的万万千。
绝无可能。
只是个生活在安市的中国男子,安市人口千万。
绝无可能。
可当夏炽在警局灰蓝色的审讯室里,看到那个低头背影,岁月如洪流倾覆过来,令人窒息。
从小到大,她那张从不表露多余情绪的脸,布满细小的难以被人察觉的扭动,她几乎是下意识地喊出那个久违的名字。
声音从被埋葬的漫长岁月里破土而出,以致沙哑无力——
“江零。”
男人听到这个名字,慢慢抬起头。
四目相对的瞬间,漆黑撞入更深的漆黑里,然后是死寂。
夏炽灵魂深处的碳火未能篝起,在死寂中慢慢冷却,那种她自以为是的似曾相识,在与他对视后,碎成一地灰烬。
不对,梦里的少年,眼里有永不熄灭的暖光。
而眼前的男人,眼里的冷辉凝固,带着不怀好意和肆无忌惮的打量,正在轻挑地从头到脚扫视夏炽,目光落在她脸上时,他勾起嘴角,轻轻吹了个恼人的口哨。
正如朱索说的,这人粗鲁,轻浮,一丝狡猾蛰伏在眉心。
他整个人松松垮垮地歪斜身子靠在椅子上,双手被拷在固定的椅子扶手两侧,上身一件黑色油面夹克,下身黑色工装裤,头发凌乱,胡子拉碴,眉宇间既有难以被驯服的野性,也流露在鱼龙混杂环境下摸爬滚打多年才有的流里流气。
“美女认识我?中国人?”他挑动眉毛,说的是中文,字正腔圆,却显匪气。
夏炽再次窒息,死灰复燃。
世上长得像且同名的人有几个?这种巧合是天方夜谭。
他与梦中少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