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四章(1 / 2)

几日后,灼华轩。

精致的红木雕花大门前,两串绢布糊着的灯笼串一左一右的高挂着,晚风吹来,烛火摇曳,灯笼轻轻飞起,又轻轻落下,宛如舞伎们随风袂扬的裙摆。

作为邯郸城内最有名的歌舞坊,灼华轩里的装饰没有像其他歌舞坊一般旖旎。

毕竟其他歌舞坊或多或少都沾染到了一些皮肉生意,只有灼华轩,也唯有灼华轩从始至终都只是一个单单纯纯的歌舞坊。

虽然灼华轩也从未时(13点)一直营业到晚上宵禁时分(亥时21点——寅时3点),虽然灼华轩也有朦胧的纱幔,但是,青绿色和绯红色是给人截然不同感觉的两种颜色。

兴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邯郸城里的王孙贵胄和富商巨贾们,无一不以能邀请到灼华轩的琴师舞女为宴会助彩为荣。

戌时(19点)。

灼华轩后院。

于归阁。

“和姑娘预料的一样,魏无忌最终还是出手相助了。”素琴站在蓁蓁身后,一下又一下的替她从小看着长大的姑娘梳着头发,“我们安排的人在姑娘退场后刻意挑起纷争,但是,一连三个,就连不是我们提前安排好的恶客也都被魏无忌给收拾趴下了。”

“不奇怪。窃符救赵后,整个赵国有几个人敢在这邯郸城里挑战魏无忌,也不怕家里的长辈们扒了他们那层人皮。”蓁蓁闭着双眼,神色放松,随口称赞道,“没让他发现什么端倪吧。”

“没有。老奴亲自督办的这件事,请姑娘放心。”素琴手上动作不停,很快就为蓁蓁挽好了一个简单又不失清新的发髻,笑着问道,“姑娘看看可还满意?”

原来,这位素琴姑姑虽然明面上是灼华轩的老板娘,但实际上却是蓁蓁幼年时期的乳母。早在当年公子异人被送往赵国为质前一年,素琴就已经奉昭王之命潜入了邯郸。

蓁蓁现在所用的这个落魄贵女的身份,就是素琴在邯郸站稳脚跟后,立刻着手经办,并一手经营至今的。

“对了,政儿的新乳母找到了吗?我上次偷偷去看他时,可怜的小家伙简直瘦的不像样子。”看着镜中的自己,蓁蓁满意的点了点头,又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于是又扭头看向素琴,问道。

“找到了。”对自己的姑娘,素琴一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姑娘放心,找那个乳母时,老奴借用的是异人公子留下的人手,找的还是夏姬母家的人,不会让人联想到姑娘和夫人的。”

素琴口中的夫人指的是蓁蓁的生母庞夫人,在嬴柱的后院里,庞夫人虽然不如华阳夫人一般身居高位且受宠,却也是嬴柱从来不会忘记的夫人。

原因之一自然是因为庞夫人生的好看。想想也是,能够生出蓁蓁这般少有的人间绝色,其母的风华肯定也能差不到哪里去。

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秦昭王。庞夫人是嬴柱后院里唯一一个还活着的被秦昭王直接指给他的姬妾,有那样一位堪称凶残的父亲在头上盯着,嬴柱哪里敢怠慢这个仅存的硕果。

如果还非要再找一个原因的话,那就是蓁蓁自己了。就连华阳夫人自己都不知道,嬴柱对这个女儿一直是有愧疚的。

当年,蓁蓁其实是被嬴柱主动送到秦昭王身边的,而那年,蓁蓁年仅三岁。

大概是因为秦昭王的威名太盛,以至于几乎九成九的人都忽略了一件事,嬴柱可是秦昭王的太子。

都说华阳夫人受宠但可惜无子,只是有几个人细想过,华阳夫人究竟是因为受宠才无子,还是因为无子才受宠,受宠和无子并不是一对没有因果的关系。

“不错。”蓁蓁对着镜子仔细欣赏着唇脂的颜色,一声赞叹也不知道是在称赞唇脂的颜色,还是在称赞素琴的办事能力,“去把我的琵琶抱来,我该去见魏无忌了。”

“诺。”素琴领命退下。

蓁蓁口中的琵琶其实不是这个时代该有的产物,但是,当在这个战国时期看到了苹果、玉米,西瓜等后世之物时,蓁蓁才后知后觉的想起一件事——玄机娘娘是出了名的骨质疏松。

就是因为有世界的bug在先,所以,在系统的作弊帮助下,蓁蓁顺利的苏出了自己更熟悉的后世琵琶。

说起蓁蓁所携带的这个系统,说白了,它其实只是一个宫斗系统,但是它的功能却很健全。

像是什么讨好皇帝太后,拉拢嫔妃大臣,建立后宫朝堂派系,扶持家族,教养子女,调/教/宫人心腹等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

虽然它和蓁蓁现在正在做的细作事业并不兼容,但也不能说它就是个鸡肋废物。

要知道,在玩的花的聪明人手里,哪怕是一个偏颇的宠妃系统都能用来争霸天下,更不要说是蓁蓁手里这套更健全的全套宫斗系统了。

系统有个版块功能是蓁蓁一直很喜欢的,用游戏术语来讲它叫角色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可以利用它来查询自己和被选中者的基本身份信息。

若是级别足够高,又或者智慧足以碾压,宿主甚至可以看到被选中者近半年来的行动履历。

对一个细作来说,这是多么实用的一项功能。

抱着琵琶,含着笑容,蓁蓁一路分花拂柳地走进了魏无忌所在的雅间。

雅间里只有魏无忌一个人,那几个曾和蓁蓁有过一面之缘的侍卫们,此时正兢兢业业的守卫在雅间房门口。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