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自己一个头两个大。
“来年开春,安乐就二十岁了,被陛下和你们几个宠的,是越来越不服矜束,天马行空,闯的祸更是一次比一次离谱。”
“我……”
“我这个做母亲的脸,都快被她丢尽了。”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何况,是安乐。”
燕煦,安慰母后道:
“吾看,卢达就不错。”
“别提这个孩子。”
王后,一口气哽在心口,憋的满脸通红。
“你妹妹早就放话了,说,说什么‘天涯何处无芳草,好马不吃回头草’,你,你说,她这都,都从哪儿听得这些俚话?”
燕煦,却有些认同。
“话糙理不糙。她能及时止损,彻底放下卢达也好。强扭的瓜不甜嘛。”
因为,燕王着礼部和御膳房,给燕煦摆了接风宴,所以,母子四个人,只说了一盏茶的话,就要更衣梳洗,准备赴宴了。
夜里,燕煦,就睡在了倦勤殿。
“歌布要拥萧氏称女君的事,你怎么看。”
“萧氏在西北和草原,一直以知人能任,贤达开明著名,而且,儿臣还听说,这个萧氏不仅精通汉学,能诗会写,尤其推崇儒学。”
“对中原,对陛下更是十分敬服,仰慕。”
燕煦,扶燕王慢慢坐下。
“儿臣以为,若萧氏真能继位称王,对我大燕,倒不失是一件乐事。”
“嗯?说说。”
“歌布先可汗拓跋律,不仅骁勇善战,更有经天纬地之才,没有怹的领导,歌布,是绝不可能在短短十几年间,从一个边鄙部落,一路兼并壮大,到如今,已经能和乞颜掰掰手腕的。”
“其军事能力,政治野心,外交手腕,在如今的草原,恐怕,无人能出其右。”
“可,因常年征战,积劳成疾,拓跋律的身体一直不好。所以,在怹统治歌布的十五年里,大妃萧氏,一直都有参政。”
“二圣临朝,共治歌布,这在草原,并不是什么秘密。”
“歌布能有今天,萧氏绝对功不可没。否则,拓跋律也不会在遗诏里,特意写明,着萧氏垂帘听政,待太子拓跋嘉和二十三岁,再还政太子。”
“歌布人,十五六岁就娶妻生子了,大王子拓跋嘉和的儿子,都三岁了。二十三岁,才还政太子。”
“足可见,拓跋律对萧氏的信任。”
燕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那这个拓跋庆,你觉得如何呢?”
燕煦如实道:
“有勇无谋,不堪一击。”
“歌布本来是个小部落,千枝万叶,正本溯源,只有拓跋和萧两支正统。两姓世代结姻,血浓于水。”
“无论谁想登基继位,两边的支持,都缺一不可。”
“拓跋庆大妃萧氏的父兄,虽然也是萧氏正统,但,一无兵权二无实职,其势力,远不如萧太后的母族煊赫,号召力更加忽略不计。”
“最重要的是。”
“拓跋氏族,虽然不肯拥戴萧氏称帝,但,更不服拓跋庆的领导。”
“这个拓跋庆,虽然和拓跋律同父同母,却是有名的混世魔头,为人冲动斗狠,反复无常,毫无政治头脑,根本不得人心。”
“嘉和太子坠马暴毙,也绝和他脱不了干系。”
燕煦顿了顿,才继续道:
“依儿臣之见,拓跋氏族,这时,突然推他出来,不过是想将萧氏一军,逼她,改立二王子拓跋嘉彦为太子,遵照拓跋律遗诏,以太后的名义,垂帘监国,而不是自己称帝。”
“至于拓跋庆,他的下场绝对很惨。”
燕王听完,沉思许久,才从袖口抽出一张密信递给燕煦。
“歌布萧氏的亲笔信。你也看看罢。”
怹慢慢吐出一口长气。
“如果,这个拓跋庆真如你所说,是沐猴而冠,瞎马临城,根本翻不出什么风浪,那,萧氏此番求兵,倒有几分意思了。”
燕煦一目十行,看到一半,就站了起来。
“虽然,区区拓跋庆并不足惧,但,此战,萧氏如果不能一战而定,坐稳王位,歌布势必会内战四起,伤其国本。”
“外患内忧,群雄环伺间,父王意下如何,确实关乎歌布的生死存亡。”
“萧氏此举,看似在赌,实则举棋若定,赌赢了,就是一石三鸟。不赢也绝不会输。”
“反正,陛下是不可能增援拓跋庆,或乞颜的。”
燕煦,有些激动,声音反而更低。
“但,儿臣以为,萧氏这封信,求兵是假,投诚是真。”
“如果,歌布萧氏,真能促成燕歌两国,结成邦交之好,开通两国互市,那可真是一份利国利民,福泽千秋的大事业阿。”
他越说越兴奋,抓了把盘子里的干果,分摆起局势。
“父王,您看。”
“这,是天堑秦川山脉,这,就是它的腹地兰河河谷,歌布在河谷西南这隅,北边,东边,土壤最肥沃,气候最湿润的这一平原带,都是乞颜的势力范围。”
“如果,如果,我大燕和歌布结盟。”
“一西一东,成掎角之势,到时,只要控制了博喜峰口,就等于,实际控制住了乞颜的冬季牧场,卡住了乞颜的咽喉。”
“布日固德这只老土狼崽子,还敢再上蹿下跳,吠吠叫嚣么?”
“父王,儿臣以为,打拓跋庆只是幌子,萧氏真正的敌人是乞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