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有巧思,然铜臭过重,曲意逢迎。”
陆少濂放下手中的茶杯,淡淡地点评两句,倒是符合他一贯的风格。
“先生风骨,一般人自是不及。只是,世间万事万物皆有其发展,文有文途,这做生意自也有做生意的门道。”李元景似是料到了他的回话,不慌不忙的抛出话头。
“殿下此话有理,然各业自行其道,互不干扰是最好。若将文人与习武粗人日日放在一处,还如何读圣贤书,如何明圣人理呢?”
陆少濂不以为意,继续反驳,甚至放下了手中的点心茶杯,一心地与李元景辩论起来。
“先生说的是,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若要读好书,不光是要读书本上的东西,还应见这世间百态,融会贯通,方能明白书中道理。”
李元景见陆少濂执拗,继续说道。
今日约见陆少濂来此,是为了国子监增设武学一事。他与宋挽婚期将近,皇帝早便下旨让他去国子监做司业,恰好合了李元景的心思,为国子监增设武学也是他早便想做的。
如今朝廷安定,皇帝年迈,早已无人愿兴兵事,导致北境上下重文轻武之气颇盛,将帅之才仅靠几位军事世家,民间子弟若想从军只能入兵营,参与日常训练,难有优才。
文学兴盛而武学凋敝,已是常态,可天下却远远算不上太平。
本朝国子监自建立以来,奉上命统管其下国子学,太学和四门学三座学府,三座学府根据不同官员品级来划分入学门槛,供各个官家子弟分别入学读书。学府的教授内容大致相同,皆以科考为主,其中国子学与太学还辅以骑射,书画,琴棋等。
然天下之大,绝不仅仅只有文可以安邦定国,算术,律法,武学,医道均不可或缺。
故而,李元景有此一言。这些年他于朝上听政,他一无实职,又行序最末,碍于皇帝和众兄弟,很少出一言,但他零零星星的做了不少记录。
凡是听到他认为有出入的地方,他都会下去亲自查些资料,或是看到朝廷的一些弊端,并将其整理成册。做为朝堂的局外人,他恰好也能对许多事情看得清明。
所以,他虽无官职,却对朝上官员的私交性情,为人处事,勾连派系都有所了解。
陆少濂是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古板文人,他原是与当今内阁首辅杨荣同批的二甲头名,按理说是官运亨通,可官场如战场。
他读书做事清高耿直,不懂变通,多年来于官途浮浮沉沉,不见起色,首辅杨荣深知其于文造诣极深,便向麟玺帝进言,准其入国子监为祭酒,研学教授,方不负其一身才情。
李元景明白陆少濂之意,便不欲在此话上多做纠缠,今日与陆少濂相约禾丰,也不过是想与之先接触接触,方便日后行事。
“今日休沐,不过与先生闲谈,日后某入国子监,还需要与先生多请教。”
“殿下若要论道读书,臣随时欢迎,若有其他,恐难指教。”
陆少濂此话便是只肯与他读书论道,但不愿参与党争之意,李元景算是有点明白他为何在官场上难有作为,若换作旁人在此,不管心里如何想,面上哪个不是点头哈腰,殷勤侍奉。在陆少濂这里,便是巴不得远离了!
李元景心中清楚其为人作风,自不会与其计较,两人不过品茶清谈,便是一下午的时光。
林风送走陆少濂回来,就见李元景还在窗边坐着,手里举一杯茶,茶香四溢,水汽氤氲,这会儿没有外人,外袍散开也无人在意,窗外太阳正要落,晚霞像火烧似的蔓延过来,将槐树叶也照得泛红,路上摊贩的吆喝声不绝于耳。
“殿下,人已经送走了。今天听陆大人的意思,想必是不同意增设武学一事了。”林风站在一旁听了全程,陆少濂话中的意思,他也听的明白。
皇子为官,最怕的便是同僚面上奉承得好,办事却阴奉阳违。尤其是像陆少濂这样满腹才华之人,只凭身份压人,许多事怕事难办。
林风此刻还在为自家主子的官途担忧不已,不成想,李元景自己却不甚在意。
“宋挽走了么?”李元景淡淡出声。
“刚走,与吴小公子一道。”
“他们倒是能合得来。”李元景莞尔,放下手中茶杯,整理衣袍束冠,又一副翩翩少年郎的齐整模样。
宋挽今天心情甚好,亲见禾丰酒楼开业,算是完成了她多年的心愿,吴卓尧在时,她还得控制自己保持公主的仪态,送走吴卓尧,便开始放飞自我了。
公主府后院有个花园,花园里打了一套石桌椅,点缀在花草从间。这会儿月上中天,正是独酌对饮的好时候,朦胧月色间,照出三个姑娘在石椅上痛饮的身影。
“百薇,再去拿酒。”
宋挽坐在石椅上,一手举得老高,嚷嚷着要酒喝,身边是百薇和冬葵,地上已经落了几个空壶,百薇看着也喝了不少,小丫头酒量浅,已经趴在桌上睡着了。
宋挽眼瞅着人也不算清醒,眼睛里水雾弥漫,还嚷嚷着要百薇拿酒呢,好在冬葵还算清醒。站在一旁劝道。
“公主,百薇都已经喝醉了,咱们别喝了,快回去吧。”
“不行..本公主今天高兴,我们得,不醉,不归。”
冬葵无奈,一把扶住宋挽有些摇晃的身子,将其扶坐在椅子上,又吩咐府里的丫鬟煮了醒酒汤,把周围的人都打发走,才挨着宋挽坐下。
她跟了宋挽这么些年,自然明白她。
宋挽看着是高高在上的公主,其实也不过是个没什么安全感的小女孩,母亲和弟弟在南朝的皇宫,她对抗不了皇权,只能顶着这样的名头用一段不知如何的婚姻来换取一点点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