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得是一个“我叫不紧张”的状态才对。所有人都想看沈临风在电视机里磕巴说话,目光打飘的状态。 可现实却让他们失望了,不仅镇定自若地面对摄像机进行自我介绍,完事之后,还露出两排大白牙的笑容。 “不愧是咱们的沈顾问,这气度、这胆量,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了的!大场面完全吓不住人家!” 化工厂广播站里就有一台电视机,这天下班之后,技术部的职工们一个都没走,全都聚在了广播站里看直播。 “沈顾问可是咱们化工厂有史以来头一个上电视做节目专访的领导,哪怕是咱们厂长都没有享受过这个待遇。”杨东很为沈临风感到高兴。兄弟有大出息了!当然要替他开心了!回想起他几个月以前还在公司门口摆摊卖早点时的落寞,再看荧幕里的风光,作为亲历者,杨东竟然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娘!快看!大哥!是大哥出来了!俺爹呢,还不出来看看嘛!大哥上镜了!”秀妮指着电视里容貌酷似自己丈夫的沈临风,兴奋地大喊大叫。 “哪儿呢?哪儿呢?哎呦,还真的是我的好大儿呢!”婆婆端着水,匆匆忙忙地赶了过来,端详着荧屏对面的沈临风。 “胖了,精神了,比前两年见他的时候,精神多了,容光焕发。”之前说过,婆婆看不过沈临风自甘堕落,曾经偷偷找过他,给他塞钱。 那个时候的沈临风,她这个当妈的看了模样之后,就想掉眼泪,胡子拉碴,头发宛如打结稻草一般混乱,整个人邋里邋遢,跟乞丐没什么区别,两眼空洞无神,似乎被人抽掉了魂儿一般。好好地大儿子沦落成了这么个田地,这让哪个当娘的心里能好受? 而此时,当电视机里容光焕发,充满自信的沈临风形象一出现,瞬间将她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这就对了嘛,这才是我的好大儿! “死老头子,你还在拿捏什么架子,还不赶紧滚出来看电视!”婆婆冲着卧房门口大骂了一声。 然而,此时此刻,沈长城披着外套的干瘦身形早已站在了门口,两眼直勾勾地盯着电视里的儿子。 当老伴回头说他的时候,下意识地又转身回了屋,装作一切都没发生过的样子。 “老东西!想儿子了就赶紧的出来看,没人笑话你!又当又立,死要面子活受罪,活该!”…… “爸爸!是爸爸!”丫丫兴奋地指着电视镜头里的沈临风,高兴地蹦来蹦去。“嗷嗷!我爸爸上电视喽!嗷嗷!” “好啦,好啦,丫丫听话,乖,来坐下,陪妈妈一起看爸爸表演节目。”林菀脸上也满是笑意,搂着丫丫坐回了地毯上。 电视里梳着大背头,穿着西装的沈临风,像极了上海滩里的许文强,就差给他弄一副墨镜了。 “爸爸真好看!”一向谦虚的林菀难得没有反对丫丫,默许了这个观点。电视里的沈临风这个西装背头的扮相也给了她眼前一亮的感觉。 要知道,大背头可不是一般人能轻易驾驭得了的发型,梳好了就是许文强,打理不好那就成汉奸头了。在很多抗日电影里,汉奸也是这么个头型…… 再就是西服了,如果家里有过去的老照片,拍过西服照片的话,就不难看出,父母辈穿西服的时候,西服穿在身上松松垮垮,显得整个人都很没有精神。 八九十年代的西服还没有修身款,而西服又是外国人首创的商务服装,从设计到款式,都是贴近外国人的身材而制定的衣服。 比起白种人和黑种人来说,黄种人的身材普遍略显瘦弱,因此,西服穿在身上会显得宽大,不合体,肩线也撑不起来。 幸好,沈临风是个倒三角的宽肩膀,这才能把当时并不适合绝大多数国人身材的西服穿出得体的感觉来。 “你好,沈先生,前段时间,由您在金牛日报刊登的论农村经济大有可为的文章一经刊登,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在这篇文章中,您成功抓住了当前社会的痛点,那就是高速的城市化建设与农村劳动力的流失,您在文章中,反对一味的城市化,反对全民城市化。还在文中指出,农村经济仍有可以开发的潜力,并且还有机会重新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来源。城市对农民工并不友好,关于这样的理论得出,您是进行过调研,还是凭空揣测呢?” “领袖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敢于发表这样的论点,自然不是无的放矢。”面对着主持人的采访,沈临风开始侃侃而谈。 用吐字清晰的普通话来回应着:“经过我个人的数据统计,别的地方先不说,光说咱们天海,每年进城务工人员当中,至少有四成以上的农民工收入远达不到预期的数字,而在所有农民工群体中,能够每个月按时发放薪资的工地,一个都没有,三分之一的工地采取的是半年一结算的,三分之二的工地则是采取年底统一汇总结算工资的方式,也就是说,除了结算工资当天之外,其他时间里,民工是拿不到一分钱收入的。” 沈临风真的调查过吗?当然没有,那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呢?当然是上辈子读书看报纸看电视听来的! 民工这种劳动群体是不可能给你按月结算的,哪怕时至今日,仍然有“压工资”的情况存在。本来工地就缺人手,一个萝卜一个坑。 要是把钱提前给你结算了的话,万一提桶跑路了怎么办?还有一点就是开发商不结尾款,工地就拿不到钱给工人结算工资,这也是挺难受的地方。 至于真假,那就不负责了,毕竟,沈临风有言在先,这是他个人做出的数据统计,个人肯定不如官方精确了,当然,也不怕官方去核查。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