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节前一日, 怀安缠着老爹想做灯笼。 沈聿也难得有兴致,使人从库房中找扎风筝剩下竹条、麻丝和细棉纸,摆了一院子, 下人进进都要单腿蹦。 因害怕竹刺扎手, 只有沈聿和怀铭在捆扎骨架。 怀安发自己除了读书, 还是在多面颇具天赋的,比如糊灯笼。比起老爹和大哥,他糊得又快又板正。 他安排的十分妥当:糊了个虎头灯笼送给芃姐儿,个莲花灯笼送给怀薇怀莹。 最后提起个红彤彤的大鲤鱼灯笼:“送给大哥和怀远哥, 鲤跃龙门,金榜题名!” 怀铭八风不动的子,难得展露笑颜。@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怀安蹬鼻子上脸:“大哥,要是当不成阁老, 我还想到一个新的营……” “你不要想。”怀铭知道他嘴里吐不什么好。 怀安还想再挣扎一下,糊灯笼是多好的营啊!红喜事儿都用的上,市场需求大大的!业务扩展,说不定以搞一条街, 从到死一条龙服务, 安排的明明…… 还没呢,就被大哥提着耳朵教训:学而优则仕, 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 像紧箍咒一念得怀安头昏脑涨, 还得态度好的应着:“是是是, 对对对, 大哥说的对!” 不然今天耳朵都别想要了。 总算等他念完, 叹了气,才提起一只兔子灯笼, 让老爹帮忙描上五官。 “这个……就送给世子吧。”他说。 …… 上元佳节,许听澜果然请来了江南来的女先弹词助兴。孙辈上除了年纪最大的怀铭留下来陪伴祖母,孩子们都被远远地撵到前院玩耍。 婆子带了几个女先进来,抱着弦子琵琶,个个漂亮标致,说起来嘴甜动听,将老太太哄得合不拢嘴,是心非地笑骂儿子:“你媳妇淘气胡闹,你也不拦着?” 沈聿只是赔笑:“家里冷清了三年,儿子媳妇图个热闹,母亲就依着这一回吧。” 儿子媳妇变着花哄自己开心,老太太自然是兴的,当即问女先们:“近来什么好词?” 女娘们一个个的报上词名,一个个的唱,都是才子佳人的词。 时下流行词,弹词也属于词的一支,深受南人喜爱,老太太陈氏自长在江南,来到京城自然有诸多不习惯,乍一听到“南词”,倍亲切。 其中最的女娘才十二三岁,鹅蛋脸盘,身段已稍显曼妙,齿伶俐,喉音清亮。 老太太最是喜欢,叫到身边来问:“你叫什么呀?” 女娘轻服一礼,答:“回老太太,人叫兰新月。” “独立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老太太笑道:“好名字。” 兰新月唱得是一首新词,《醉月缘》中的一段:“原不是鸳鸯一派,休算做相思一概。思解商量,心在?魂在?着衫又拈双裙带。” 姑娘声线未长成,亮归亮,还尚单薄,只是配上词的内容,倒别有一番滋味。老太太每人赏了一颗金瓜子,还多赏兰新月一包洁粉梅花糖。 …… 芃姐儿午觉睡得好,精力充沛。天色将暗时,颠颠儿的跑进院子,摇着老爹的手喊着:“看灯,看灯!” 她穿着银红色的袄子,头发盘成抓髻,缠着彩缯,坠着红珊瑚珠子,唇红齿,玉雪爱。 她要撒起娇来,谁扛得住啊? 老太太当即笑道:“今天本就是门游玩的好日子,你们不必陪我,穿厚一些,都去热闹吧。” 季氏身子弱,一到冬春交替格外不想多动,便说陪着老太太,只叮嘱怀远照看好妹妹们。 沈聿夫妇便拉扯着六个孩子,乘马车去逛灯市。 昔日宽阔的长安街,如今尽是熙熙攘攘的车马行人,马车行进缓慢。索提前下车,孩子们拎着灯笼,吃着零食,徒步往东华门走去。 芃姐儿不用亲自走,她的坐骑……呸,她被亲爹一路抱着,举着一根冰糖橘子努力的啃。 每啃下一瓣橘子,沈聿都要掰断一截竹签,防止她戳到自己。 华灯初上,笙歌聒耳。 皇城今夜没有宵禁,以彻夜狂欢。沿街摊贩摆琳琅满目的商品,侧商铺林立,纷纷扎起夺目绚烂的灯台,整条街道成为一条灯火通明的银河。或有杂戏表演,舞龙舞狮,跷旱船,好不热闹。 猜灯谜赢烟花。沈聿在烟花铺子上运笔如飞,一连填十来首谜底。 没办法,他家孩子多,一人挑,也要端走一大盒儿。 烟花铺子老板险些岔过气去,许听澜丢下一角碎银,这才活了过来,对着这位好心的太太连声道谢。 孩子们大丰收,兴奋的抱着一堆烟花摞在李环手臂上,继续往前走。 “明翰。”有人自身后叫他。 沈聿回头,原来是谢彦开一家。 谢彦开有三子一女,具都是知书达礼,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