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上村。 河上村地处江南, 地理位置优越,距离县城仅有十里, 官道就在村旁, 出入县城十分方便。 村尾还有一条河蜿蜒而过。 今年天色好。 金黄色的稻穗沉甸甸的垂在地头,微风吹过,吹起一层层麦浪。 河上村的老农用手捏开一颗稻子, 稻米已长得晶莹饱满,不错,再过两天便可以收了。 “爹,咱们后天收?” “嗯,过了中秋。” 许老伯直起腰, 看了眼天色, 这几天看上去不会下雨,让稻米再长两天。 他儿子点头, 看到入村的路上, 一个人影远远走来, 开口:“好像是温秀才。” 许老伯转过头,眯起眼睛往路上看,远远走来的那道身影穿着简单的布衣,身姿挺拔,身后背着书箱,露出的手指修长而有力。 没错,是温钰。 许老伯热情的打招呼:“秀才郎回来了?回来过中秋吗?” 温钰唇角微微弯了弯, 温文尔雅, 令人如沐春风,他说话不急不缓:“过几天秋收,学堂休沐。” “我回来帮忙。” 帮忙秋收? 许老伯连连摆手:“欸, 怎么能让秀才郎秋收呢?你的手是读书人的手,不应该用来下地。” 在许老伯的观念里,秀才和他们这些泥腿子可不一样,秀才怎么能下地呢?他的手多金贵。 温钰笑笑,并不反驳。 他的笑很温和,但仔细看去并没达到眼底,仿佛一潭幽深平静的水,有种另类的疏离感。 许老伯又唠叨了几句,不敢耽误温钰的时间,让他赶紧回家。 他们河上村能出一个秀才,十里八乡都得高看他们村一眼。何况温钰现在还不到18岁,继续考下去,早晚有一天会是举人老爷。 温家当年逃荒过来,一家子面黄肌瘦,谁会想到他们家竟能有这一天呢。 温钰不急不缓的往家里走。 温家在村子最南边,盖有9间土坯房。 8间是原来起的,主屋老爷子两口住,堂屋用来吃饭,剩下六间土坯房,温家三房一房两间。 后来温钰长大后,为了方便他读书,老爷子做主,在堂屋另一边另起了一间土坯房,作为他的书房。 温钰路过隔壁人家时,看了眼那道木门,木门两边还贴着手写的对联。 那是他的字迹。 温钰推开自家院子的门,一位清廋的老爷子正坐在堂屋编竹筐,老爷子抬头见他回来:“回来了?” “这次休沐几天?” “三天。” “成。” 老爷子抬头看向灶房:“老太婆,言昭回来了!” 言昭是温钰的字。 老太太还没露面,一个妇人先从灶房里露面,看上去十分惊喜:“回来了?累不累?娘给你倒杯水?” 温钰眼神没什么波动:“不必。” “我自己来。” 灶房里的老太太低声骂了一声:“你别打扰我乖孙!乖孙啊,你书房我让你小叔打扫好了,赶紧回去歇歇。” 她这个三儿媳妇,长了一张老实人的脸,却不是个老实人,做的事儿让人看不惯。 她早先做的那些事儿,若不是言昭年龄小记不清,现在就不会喊她一声娘。 温钰点头,回自己房间把书箱先放下。 他中秀才已有两年,教谕说他现在的水平,可以参加明年秋季乡试试试。 想在下届乡试中脱颖而出,剩下一年时间,他一刻都不能放松。 温钰自制力向来极强,很快把其他思绪都抛诸脑后,坐在书桌前温习功课。 “......” 温家隔壁。 许家。 许家和温家不同,许家盖了四间青砖大瓦房。 “许娘子,换一斤豆腐。” 一位大娘推开许家的院门,扯着嗓子道。 许娘子是一个带着书香气的妇人,娘家爹是个秀才,听闻她还识得几个字。 但人家从来不高高在上,说话总是温和带笑,周围邻居都挺喜欢她。 许娘子端着豆腐从灶房走出来:“换一斤?” “嗯,这是一斤黄豆。” “呦,还多给我一点儿啊?” “你每次拿过来的豆子都颗粒饱满,做出来的豆腐也会多一点儿,乡里乡亲,哪能让你吃亏。” 两人推搡一番。 来换豆腐的大娘走前脸上全是笑,深觉自己占了便宜。 许娘子把黄豆放进灶房,走进堂屋:“公爹,今天豆腐没卖完,晚上我拿豆腐炒个菜?” 许老爷子:“好。” 许娘子很佩服自己这个公爹。饥荒前公爹当年是城里一家客栈的帐房,后来眼看县城情形不对,辞工回乡。 据说公爹回乡下没几天,城里客栈粮仓等地就被人抢了。 公爹是个有成算的,饥荒过后开了间豆腐坊。凭着这一间小小的豆腐房,许家日子过得着实不错。 许娘子当年被许城救命后,果断嫁到许家,一方面是看许城憨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