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女生耽美>在恋爱脑的世界做女帝> 第75章 第 75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5章 第 75 章(2 / 3)

,这样熬大夜都能精神奕奕的。 和她人年轻也有一定的关系。 “坐,吃饭了吗?” 沈玉耀摆摆手示意石采文不必多礼,随后坐下问她。 石采文摇摇头,她回来之后就一直在干活,哪儿有时间吃早膳。 “正想着要厚脸皮些,蹭殿下一顿早膳。”石采文轻笑着,眼底却没有多少笑意。 反倒是让人一看就知道,她心事重重。 能让石采文如此上心的事情,甚至不惜放弃睡眠也要早点儿完成的,自然就是沈玉耀之前给她的任务。 “看来随兴县有问题啊。” 石采文闻言,立马收了浅笑的表情,郑重起来,她刚要同沈玉耀详细说说,就被沈玉耀打断了。 “不管是什么事情,先吃饭。” 人是铁饭是钢,哪儿能饿着干活啊,沈玉耀就算是个很喜欢压榨下属的人,也不至于让下属连口饭都吃不上。 跟着她混还吃不上饭,那岂不是越活越回去了。 “可是……” 石采文还想多说两句,反正现在早膳还没有端上来呢。 “那些事情都是过往发生过的,就算我现在知道,也无济于事。”沈玉耀让人去查,不过是想要知道曾经发生了什么。 对未来来说,曾经发生的事情并不是很重要,所以在去左州和来造船厂中,沈玉耀选择后者,将前者交给了石采文。 石采文见沈玉耀态度坚决,便也不再坚持。 太女不说还好,一说,她还真有点儿饿了。 石采文揉了揉肚子,感觉腹腔已经在隐隐作响,她不光今天早上没吃饭,昨天晚上也没怎么吃东西。 心里装着事,是吃不好也睡不好。 石采文在去左州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件事会牵扯到那么多人,而且那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位居高位。 她急着将此事告知沈玉耀,才一路披星戴月的回来,现在想想,确实没必要太着急。 反正是已经发生的事,知道了也不能改变以前,不如养精蓄锐,对抗未来。 石采文想明白后,早饭吃的都香了。 两人对着吃完一桌子早饭后,正式开始工作,沈玉耀看了眼时间,差不多八点左右。 挺好,比在京城的时候还晚几个小时呢。 石采文先是给了沈玉耀一张记满了名字的名单,“殿下,此名单上,是当年参与过此事的人。” 沈玉耀拿过来一看,这可不是什么普通的名单,这简直就是一份死亡名单。 上面大概记了二十余人的名字,只有三四个后面写着,依旧在世。 那些没标注在世的,显然都已经长眠地底了。 “这些活着的人,而今都在哪儿?” 沈玉耀一个都不认识。 “回殿下,有的人如同外祖父一样,归隐山林了,有的则是下落不明,不知人在何处,需要再仔细去查查。” “不必了,都是老人家,没必要让折腾他们。你问到人下落何处了吗?” “外祖父说,当年江家不敌郑家,嫡系四散飘零,只留旁支在随兴苟延残喘,至于那个孩子,似乎是随着嫡系一脉的传人,西南去了。” 沈玉耀点点头,对从这条线上找普乐,已经基本不抱希望了。 其实那么多年过去,很难去找一个特意藏起来的人。 “人多半是找不到了,你说他们会跟当年那个孩子说他的身世吗?” “多半会吧,世上之人皆是生来就有父母,一个孩子无父无母,总是要寻根求源的。” 石采文是以己度人,按照她的性格,她是一定会查到低。 “慈幼堂、道教、佛寺,这些地方出现孤儿,是很正常的事情。” 孤儿院里的孤儿长大后不太可能会去找父母,毕竟当他们出现在孤儿院的那一天起,就代表他们早就已经失去父母了。 而道教、佛寺,这些地方的人捡到孤儿,就直接为他们安排新的信仰,每日修道念佛就够了,谁会去想自己的父母是谁? 沈玉耀说的话很有道理,石采文想到普乐这个名字,恍然大悟。 “所以,那人出家为僧了?” 按照辈分,其实那个人是石采文的表舅。 “不知道,我之前猜是如此。但你外祖父都不清楚的话,那这世上就再也没人清楚他的下落了。” 或许还有个人知道。 身为母亲,太后又那么重情,她真的一点儿都不知道自己孩子去了何方吗? “是臣女办事不力,让殿下失望了。” 石采文略有些低落,第一次给沈玉耀办事,却没有办的完美,以后还会有这种机会吗? “不必自责,四五十年前的旧事了,当年的人死的死走的走,能查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了。” 如果是现代,四五十年还不算太久,因为人大部分可以活到七八十岁。 但古代,四五十年几乎是两代人了,再加上那时候还有战乱未曾平息,人的平均寿命非常的低。 “多谢殿下宽慰,虽然有关普乐的事,臣女没有查到下文,但有关于县令的事,倒是有些线索,殿下可要听听?” “讲。” 沈玉耀是想过于靖被人害了,没想到还真让她给想对了。 这个被皇帝之前树为模范,死在救灾中的县令,确实是个好官,但他的命是真的苦,死的也是真的冤。 于靖曾是江朱韬的弟子,但是江朱韬身为大理寺卿,最擅长的是办案,而于靖更擅长治理。 于是师徒俩就起了分歧,于靖本来可以通过江朱韬的举荐直接进入朝廷为官,进入大理寺后,肯定能平步青云,但他偏不,那会儿年轻的于靖很叛逆,非要通过科举去证明自己。 于是他通过科举,进入了朝廷为官。 但是从科举进入朝廷的官员,是被吏部统管的,而吏部尚书彼时是郑家人,乃是正儿八经的士族出身,瞧不上江朱韬。 毕竟江朱韬虽说出身的江家有点儿名气,但他不是嫡系那一支,况且江家之所以败落就是因为郑家,两家是有仇怨的。 于靖成了郑江两家争斗中被殃及的池鱼,直接被吏部分配到左州当官去了。 当初杨成业的好友杜高俊,就是靠着杨家,也就是世家的人脉被分到左州去的,可见左州那个地方,世家当道,官场比京城还黑暗呢。 江朱韬知道自己弟子性情较为直接,人又年轻,颇有些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意思,怕弟子吃亏,江朱韬各种走人脉,最终将弟子安排在了随兴。 身为江家族地,随兴虽然也属于左州,但它并不是那些世家大族能掌控的地方。 于靖在左州,一干就是五年。 五年了,一直是一个小县令,同时期高中的人,有的都已经调回京城当京官了,他还是一个小县令。 若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