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是个褒义词,但因为有个“愚”字,有些被夸奖的人,还是会觉得自己被冒犯了。 四皇子却不会。 他开心地咧开嘴,“嘿嘿,阿鸢,你也觉得我聪明!” 他被王妃夸奖了呢! 四皇子的心仿佛泡在了温泉里,温温的、润润的,十分惬意。 看到四皇子一副憨憨的傻样儿,徐王妃却没有丝毫的嫌弃。 或许,在旁人眼中,四皇子蠢笨、鲁莽、容易被人利用,是个浑身缺点的人。 但在徐王妃看来,他却是自己遇到的最好的人儿。 “当然!我家王爷不像有些人,看着精明,实则蠢笨!” 比如五皇子。 可能人家是胸怀大志。 然而,拥有一份与自己身份、能力不相匹配的野心,这本身就是犯蠢。 人,就该像四皇子这般,有自知之明! “嗯!我也这么认为!” 四皇子听到徐王妃的话,心里愈发欢喜。 旁人都说他蠢,说老五聪慧过人。 可他却觉得,真正蠢的人是老五。 出身不好,没有圣宠,只靠那些世家嘴上吹捧几句,就真以为能够夺得那个位子? 五皇子连自己最该依靠的人是谁都没有搞清楚,居然还敢掺和夺嫡的事儿! 真真是大写的一个“蠢”字! “阿鸢,上次你说京里传来消息,父皇要推行科举选士?” 四皇子是条咸鱼,只想找个靠山,在靠山的庇护下做个富贵闲王。 但,偶尔他也会关心朝政。 没办法,他是皇子,还是就藩的藩王。 想要彻底远离朝堂是不可能啊。 就算他想,也会有人在暗中算计! “没错!世家的势力太大了,三公九卿有一多半都出身世家。” “六部的主官,还有一些重要衙门的官员,也都有世家把持!” 徐鸢出身将门,跟世家扯不上半点关系。 不过,她的父亲是圣人最倚重的大将军,不可避免要牵扯朝堂上的事儿。 有时候,圣人做出某项决策,需要有朝臣配合,徐良这个大将军会第一个站出来喊“臣附议”! 做“托儿”做得多了,以后还要把“托儿”做得更好、更尽职,徐良就需要了解更多的朝政。 至少,被世家出身的朝臣问难的时候,徐良要说出些门道,总不好只知道喊附议,却连个所以然都说不出来。 那样的话,不只是徐良丢脸,就是圣人也跟着落人耻笑。 作为圣人最忠诚的臣子,徐良哪怕不太喜欢研究朝政,也要试着学习、了解。 徐鸢这个邕王妃,作为徐良最宠爱的女儿。 又嫁入了皇家,有些事,徐良也会告诉她。 尤其是现在这样的情况,徐王妃跟着四皇子远在岭南。 山高路远,信息不通,朝中若是有什么变故,他们小两口儿若是没有人提点,连个风声都听不到。 万一因此而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或是耽搁了什么大事,可就不好了! 所以,徐良会定期给女儿写信,将京中的“奇闻异事”都告诉她。 圣人要开科取士,提拔寒门子弟,继而打破世家对朝政的垄断,不是最近才有的。 在圣人刚登基的时候,他就在一些不重要的衙门,推行考核制——有能者居之,而不是只靠家世、推荐! 那时只是小打小闹,且选拔的官员大多也是低层的负责干活儿的小官小吏。 众世家虽然觉得不太舒服,却也没有因为这样的小事儿而跟圣人争执。 随后,圣人统一了天下,成为了真正的“天子”,他的威望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 圣人对于朝政、对于天下的掌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而世家们,经过频繁的朝代更迭,经过战乱,元气也大大的折损。 他们依然尊贵、风光,但他们已经感受到了皇权带来的威压。 圣人乘胜追击,索性提出了科举制。 不是低层的小官小吏,而是所有的官员,都要先通过科举。 如此,圣人就把“挑选人才”的权利,从世家手中夺走,并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 世家肯定有反弹,且十分剧烈! 如今的京城,风起云涌,很是热闹。 “考试?这对世家来说,应该更有优势吧。” 四皇子听完徐王妃的转述,有些疑惑地说,“虽然世家子里确有一些‘以马为虎’的蠢货,也有尸位素餐的无能之辈,但更多的世家子还是非常厉害的!” 他们占据着最好的教育资源,从小就开始读书。 家族中的藏书之丰富,是寒门子弟,甚至是皇家都难以想象的。 还有他们祖先们,一代代传下来的笔迹手札,无一不记录着先人的心血与成功。 靠着这些,世家子先天就站到了一个极高的高度。 若是人足够聪明,且勤奋,就能成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