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岁月(22) 人还是得有点事干的。 这点责任田, 对桐桐来说就是事。 大冬天的,田里有啥呀?种了大白菜了,就没来得及种小麦, 现在地里光秃秃的, 啥玩意也没有。这块地到底有多大呢?没人量过, 都没把这地当回事。 其实……也确实就不是一块好地。 分地的时候金锁他们又帮着说话了,非说这块地没三亩, 但其实也不是。这地得有个四亩多点。麻烦的是除了自家的院墙外没有路直接挨着田地之外,其他三面都挨着马路。马路牙子占了那么大的面积,地比地面低一米左右, 这一米多的缓坡,平时长满杂草。现在这土地还是属于比较多的, 大部分人都看不上这地边子,不想为边边角角的费心。 可对自己来言, 这边边角角都分外珍惜。关键是长了杂草吧,太影响园子整体的美观了。 四爷上班去了, 借着个太阳好的时候,她一个人拿着一根竹竿在那里比划,栅栏得有多高合适? 桃嫂子就问说, “小桐, 你干啥呢?”她拿着鞋底坐在门口晒着太阳做着活, 见桐桐站在风口上就不免要问一声。 桐桐就说, “地还是要围起来,要不然啥都往里面扔。” 哦!这意思呀,“你一个人咋弄?”桃嫂子就在巷子里喊金锁,也不知道跑哪去扯闲篇去了,她就喊说, “金锁呀,在哪呢?过来给老四家帮个忙……” 桐桐:“……”我这连做栅栏的木料都没准备好,叫人家来帮的啥忙? 可这一喊,巷子里出来好些人。大民更是急匆匆的:“咋了?” 把桐桐弄的好生尴尬,“就是……弄个栅栏……” 当是多大的事呢? 刘成功就说,“我家今年准备的柴火还没锯,都是手腕子粗细的果树树干,我给你拉去!” 金锁指了指家里,“谁家没有十几根用没地方用,扔了可惜的棍子,你等着,我拿去,这不值当个啥。” 巷子里这个一喊那个一喊的,真就是一会子工夫,弄来这么些。 杨淑慧出来的时候就看见这架势了。然后就听自家儿媳妇喊:“妈——妈——割肉去!二十斤,要肥膘!大嫂——大嫂——你续酵母面了吧?先在我这边蒸馒头吧!” 帮忙的人都笑,“就这点活,买啥肉呢!” 那不一样! 秦引娣端着一盆的叫酵母面出来了,“你别管了,我蒸馍。” 巷子里好些媳妇都去帮忙蒸馒头去了。 人多干活是快,几十个人不光用大半天的时间门,把桐桐需要的栅栏给做起来了,还把四周的坡修成了一台一台的。桐桐当时说的是:“这栅栏半人高,沟本来就深一米,这要是哪个孩子翻进来,一下子就踩空了。娃们摘个啥不是大事,就怕这翻进来再给摔了。就不如修成台阶,上面能种点菜,真要是哪个娃淘气的进来,也不要紧,踩不空。” 专门给这些小贼留路呢。 这就很厚道了!在农村就是如此了,孩子这么着也不是坏,就是纯粹看见啥长的好了,忍不住想偷着摘一两个。不成熟的不会胡糟蹋,成熟就想吃。 吃就吃吧! 真弄那么深,把哪个孩子摔了就不好了。 四爷回来的时候,家里几桌子人吃饭呢。怪不得看见地边子都修整好了,她这动作利索的不得了呀。 金印和大民三岭帮着招呼客人,女人在后头院子里,孩子满院子跑。 好旺的人气! 金印给这个倒酒给那个倒酒,哪怕是这么造比花钱雇人花费的代价大的多,他也乐意这么着。要不是老四看着像个正经人了,谁他娘的上家里的门呀。 瞧现在,一声吆喝,周围几个巷子里的人来帮忙,就是听到信儿的,都赶来帮忙了。吃点喝点怕啥呀?人活的就是个人气。 四爷这边敬了那桌敬,吃完了又围着火扯了好长时间门的闲篇。女人们走的时候把厨房都给收拾好了,等人群散了,这都晚上八点半之后了。 在没有娱乐的冬天,八点半真的很晚了。 可饶是好好的招待了一顿,林雨桐还觉得不好意思。 虽然不好意思吧,但是还就只能这么受了。为啥呢?因为这些人多多少少的,跟自家有点债务关系。这个钱真不多,比如去年年前,借了的过年钱。或是这一年内,有些是着急给孩子瞧病,给孩子教学费。虽然也听说自家是月光族,但这确实是每月有收入的。那这基本手里是有活钱的。上门借个两毛三毛的,这边肯定有。于是,这么零散的借钱的人就多了,多是女人们上门。借个五分一毛的,你说给不给?还有那种,上门借盐借醋借几碗苞米面几碗白面的,就更多的了。 这属于再能花钱,也能从手指缝挤出来的钱。 每个来借钱的都觉得借那么一点自家拿的出来,桐桐对外从不说谁从我借钱了,除非这人借钱的时候她自己不避开人,或是借完她自己告诉别人了,桐桐又不会跟谁说。 所以,大家都没数,都不知道桐桐把多少钱借出来了。就是杨淑慧都不大清楚! 但桐桐肯定是有一本账的。就说今儿来帮忙的人吧,像是刘成功,欠了自家七块六。几乎每月都来借,但从没还过。最少的是来帮忙的那个叫柱子的孤儿,十几岁的孩子,给他弟瞧病的时候蹲在门口开口说能借五毛吗?桐桐给了五块,说是先去瞧病,不够了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