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瑞开出的报价,显得诚意十足。 里德·哈斯廷斯先生颇为心动,他一直都试图往真正的互联网公司转型,认为这次就是个不错的机会。 于是在吃完晚餐之后。 里德·哈斯廷斯立马就让首席运营官格雷格·彼得斯,去给其他董事会成员们打电话,决定明早召开一次临时董事会,集中讨论是否应该拆分融资。 反正他这位公司创始人和格雷格·彼得斯,都比较看好合作的提议,商量完觉得应该试试。 近期撞上金融危机,奈飞股价大跌,大股东和散户们,都迫切需要一个利好消息,来刺激公司股价的回暖。 在格雷格·彼得斯看来。 哪怕合资之后,网络电视没能发展起来,最起码近期能够拉动奈飞股价,通过对外兜售概念,吸引潜在投资者们的关注,让市值涨个三五亿美元。 而且谈成融资后,短期内不必继续掏钱填补窟窿,今年四季度财报会好看许多,这同样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而CEO里德·哈斯廷斯,迫切想要先解决一个疑问。 他很好奇假如把网络电视项目,单独拆分出去,究竟价值多少钱。现如今这只是公司旗下的一个部门,并没有机构专门估算过价值。 随着里德·哈斯廷斯打完电话,临时聘请一支麦肯锡咨询公司的顾问团队,一群人当晚来到奈飞总部,连夜加班,分门别类统计起数据。 苏瑞的手下们,能够想到奈飞无形资产的价值。 像麦肯锡咨询公司这样的专业机构,当然也不会放过任何真正值钱的资产,统计估值时候将无形资产折价,也把硬件服务器、软件开发成本之类,通通包含在内。 次日一早。 里德·哈斯廷斯先生刚来到办公室,就拿到一份资产估值报表。 数据显示当前奈飞网络电视,日活跃用户数量平均有七十多万人次,他简单浏览到最后,发现麦肯锡咨询公司给出的估值,大概在一亿六千万美元到两亿美元之间。 网络电视公司本身,并不值这么多钱,但奈飞本身的用户资源很有价值。 硅谷的各个估值机构,评估资产价值的方式大同小异,众多非上市公司和风险投资机构,基本也都认可这些专业的结果。 看完报表后。 里德·哈斯廷斯既惊喜又郁闷。 心想着天底下果然没那么多馅饼,苏瑞也没他想象中慷慨。 昨晚只盯着投进项目的四千多万美元开支,以为整个项目,撑死也就一亿美元左右,却忽略了奈飞公司平台资源的价值,总共三千多万的月活跃用户,广告费就值个一亿美元。 难怪昨晚吃饭期间,苏瑞多次提到,要保留目前的引流宣传渠道,不能彻底拆分开来。 原本以为足足有百分之一百五的溢价,看完估值报表后,发现溢价空间缩水一大截,捡漏的感觉瞬间变淡。 当然了。 苏瑞提出的合作方案,仍然很有吸引力。 因此里德·哈斯廷斯还是决定,继续召开董事会,让大家集思广益,谈谈各自的想法。 …… 已经是2008年的十月份,再有两个月就要过圣诞。 奈飞公司上半年表现非常好,九月份突然遭遇金融海啸,市值狂跌三分之一,基本跌回去年同期的水平。 各位独立董事们,正头疼于无法达成期权奖励的标准,年底到手的奖金,会严重缩水。 今天过来开会。 惊讶得知脸书的第四大股东苏瑞,竟然主动提议拆分出一家网络电视公司,并愿意提供两亿多美元的融资款,这可把他们惊喜坏了。 能够被聘用为董事会成员,基本上不会有蠢蛋,既要在乎股民们的利益,更要关心自己的收益。 看完里德·哈斯廷斯连夜找人分析出的估值报表,几位非执行董事们很快达成默契,纷纷赞成商议一个详细的章程,尽快把网络电视项目单独拆分出去。 就像苏瑞所说的那样。 他只是融资,又不是收购。 即使把项目拆分了,也会作为奈飞旗下的子公司而存在,对他们来说毫无损失,反而能够转嫁风险,增加些新的盈利点,顺利度过眼前的难关。 大家不约而同都说好。 里德·哈斯廷斯同样挑不出毛病,索性当场表决,轻松通过。 站在苏瑞的视角上。 这属于败家子的做法,卖掉了会下金蛋的母鸡。 然而就目前的奈飞公司而言,核心业务仍然是影碟租赁。 网络电视项目,则属于一次不那么成功的转型,市场反响平平无奇,同时还面临着来自于其他影视公司的竞争。 把它留在手上,不一定会顺利发展起来,远不如跟苏瑞合作,借用他提供的融资款,去蹚平前方未知的道路。 如果失败没必要多说,反正不会比现在差到哪去,但假如成功经营起来,等于白捡个意外之喜。 众人面对足足两亿五千万美元的融资款,觉得再讨价还价,已经有点不知好歹了,很容易就做出决定…… —————————— 昨晚又熬了夜。 苏瑞刚起床不久,去吃早午饭途中,正巧接到了里德·哈斯廷斯打来的电话。 对方告诉说最早周一,就能让双方的团队接触,商议拆分、管理以及后续合作的细节问题。 苏瑞之前觉得他多半会答应,但没想到居然这么快。 大公司的效率一向拖沓,反倒不如某些小型初创公司,今天算超常发挥,显然昨晚把价码开到了他们的心坎里。 孩子虽然丢了,好在成功把狼套住,并不算吃亏。 等到签完正式的合同,他投出去的两亿五千万美元现金,很快就可以开始增值,以互联网公司的形式,重新计算出一个市场估值。 挂断电话后。 苏瑞让阿曼达秘书联络高盛集团,尽快聘用些擅长融资收购谈判的专家过来。 昨晚提过尽量不插手管理工作,但那是在一切发展顺利的前提下。 像管理层人选、话语权如何划分、还有长远发展战略等等,都要先达成共识,免得将来互相扯皮。 身为二股东,没有绝对话语权,摆明了会容易吃亏。 这就需要多聘请几位董事会成员,引入第三方决策者,让他们参与进具体决策当中,防止母公司做出糊涂的决定。 到时把董事会成员们的权利,写进公司章程里,让他们充当润滑油,实现某种平衡。 比如在大股东和二股东出现分歧,无法自行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