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DNA复制的错误率约为10^-9……但是在含有10^9个细胞的培养物中,由于DNA复制的差错就可能发生几百万个突变,可能包含大肠杆菌基因的上千种变异形式。” 【总注:本书前三章会出现大量注释帮助你阅读,有极少数注释会涉及到剧透,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为了我自己少受非议,只能降低你的阅读体验了。这些注释在6月1日前是没有的,但近期有些人的表现越来越出格,各种抹黑人的手段都出来了,包括但不限于截下我的评论并进行拼接,为应对这些状况,我作出一些修改。“注”的部分可不读,请你不用担心“注”是否会影响到全书的特质,这些内容只在初期出现】 【注1:不知这熟悉的生物课本有没有让你回想起什么、有没有对我这本书的世界观有一个基本印象。本书中的年份对应到现实是有迹可循的。书中的世界观就是现世,但为了过审,不得不稍作改动。书中的4025年即为2020年,主角4024年秋季上高中,此时有一套新教材投入部分省份使用,即2019版。按照书中的设定,主角使用的是旧版教材,即2004版。三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三选修《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其中选修二不学、不考】 生物课本上的重点知识用的是黑体字,这句话没有用黑体,算不上重要,不是常考的点,老师照本宣科念一遍就翻过去了。 慕正光盯着课本走神了片刻,老师讲到了下一个重点知识“基因重组”,但他的目光还停留在书的左边,过去的一页。DNA复制出错、基因突变,看似混乱无序不可预测,其实都是确定的,必定存在一种或多种力量力量在指引、规划、约束着这一切。 【注2;“过去的一页”指的是“虽然DNA复制的错误率……”,这是第82页,确实是在书的左边。“书的左边”不是多余描写。“基因重组”是第83页,在书的右边】 【注3:开始剧透了。见到那股约束一切的力量并发自内心认可其存在,这份“认可”将会成为他的力量】 他撕下一张便利贴,把课本上的原话完完整整地抄下来,向有粘胶的那一面对折,折成方形。 【注4:这张纸还要用到不止一次】 4025年4月30日,星期三。 【注5:对应的是2020年,但不包含“大事件”,只取其风土人情、日常生活。此外,日期和星期几并不对应,因为作者想省事,用的是其他年份的日历,这会导致另一个问题:平年和闰年出错。但由于书中并不涉及2月29日的大规模活动,所以影响不大,还请包容】 勤国(即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建立的国家),百川城,凭霖县高级中学。 【注6:为了过审,修改地名也无可厚非】 教学楼之间的架空走廊采光极好,适合看风景,适合吹风。但由于走廊连接的是高一教学楼和一栋废弃的实验楼,实验楼不对外开放,此路不通,所以在放学期间这段路上几乎没人。 【注7:北方教学楼更加注重保暖,大多采用四四方方的封闭式结构。百川城在南北分界线附近,凭霖县高级中学有大面积的架空走廊】 徐白树穿着明显偏大的深蓝色校服外套,半个身子都倚在栏杆上,双臂摊开,慵懒地和他打招呼:“同学,好久不见。” 【注8:又到剧透了。“明显偏大”,此为重要伏笔,在第十章揭晓】 凭霖高级中学的校服男女有别。男生外套的配色是深蓝色上半部分、灰白色条带、紫黑色下半部分。女生外套则是把上半部分的深蓝色换成鲜红色。 【注9:重要伏笔的补充。这段话并非像某些人说的那样毫无意义是水字数】 他站在那人一米外,抛出纸条,轻快笑道:“哪有那么久,上个周末我还在你家吃过饭。嗯……你为什么也在?” 【注10:由此不难看出两人的关系非常好,但为什么要抛出纸条而非传递纸条呢?这依然是伏笔。问“你为什么也在”是有原因的:现在是放学时候,走廊前面是死路,所以大家通常不往这里走、不在此处停留】 【注11:这段对话发生在4月30日,周三,两人上周周末才见过面,最多只隔了三天未见。徐白树说“好久不见”,纯属开玩笑。慕正光能笑着道出事实,由此可见两人交情匪浅】 徐白树接住纸条后并未立刻打开,而是饶有兴趣地用手指捏住方形的两个角放在眼前,缓缓说出四个字:“因为直觉。” “你不好奇里面写了什么?” 慕正光靠在那人对面的栏杆上,两人保持着友好的距离。宽阔繁茂的树枝伸进走廊,路过的行人一抬手就能采到。夏光从叶片的缝隙中穿过,投到地上,像一张张明亮的碎纸片。他顺手拽了两片叶子,折叠,但不至于碾碎。 【注12:这段话用途不大,只是写了写人之常情的正常表现】 “猜一下?生物必修二第82页第25行,DNA复制的错误率。” 【注13:徐白树也仔细看过这句话了,不然不会记得它在哪一页哪一行】 “呃……好强悍的直觉。” 穿校服的人打开纸条,一眼扫过,按照原来的折痕叠好还给他。 “我猜对了。不全是直觉,还有默契。生物老师带三个班,我和你恰好是同一个生物老师。轮到我提问了。请问,第83页图5-4,图里有几只猫?” 【注14:生物老师带三个班,符合实情】 图5-4,猫由于基因重组而产生的毛色变异,图片里有一只大猫与数只小猫。 他深深感到默契和直觉或许都是很可怕的东西:你问的问题,我也想到了。 【注15:这里用到了人称的转换。此处的用法还是比较规范的,但再往后用法可能就不那么规范了,比如说我会把那个冒号改成句号。而且这里一眼就能看出是慕正光的想法,是心理活动。在后文中是没有注释的,也不一定会出现与“感”、“想”类似的词,我希望你能明白这种人称的组合使用。即便不明白,你也不要直接否认】 他说:“我和卢浩讨论过,应该是五只。一只大猫,两只能看见头的小猫,还有两个身子,也是两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