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条件允许, 张汤自然想和文党一样接手科举这种长脸的事,可是理智告诉他不能这么做。 且不谈大汉正处于休养生息到备战匈奴的转变,就说法家这一“前科累累”的学派接手科举一事的绝对会把开始衰落的黄老家吓得与儒家联盟, 然后让法家体验什么叫赶尽杀绝。 别以为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当年与墨子平分天下的杨朱学也没料到自己会有今日。 况且跟一时的便利相比, 会稽郡的深层好处才是最重要的。 “率更, 愿意去会稽南边的人里有带孩子的寡妇与单身小娘,您看”就在张汤想得出神时,某个属官慌慌张张地赶来问道“下官瞧着她们似乎很急, 所以特来帮其问问。” “带孩子寡妇和单身小娘”张汤的眉毛一跳,冷静的脸上首次出现“诧异”的情绪“她们知道自己是要去哪儿吗” 中国历来有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不欢迎女婴,但却欢迎妙龄少女和育龄妇女。正所谓堂下压女婴,无钱盼处女。 厚嫁之风又如何那不过是有钱人的游戏。 难道儿媳没陪嫁, 那些被传宗接代给腌入味的底层黔首就不娶妻了。更别提在男性的非自然死亡率奇高的古代, 还能把性别比干到近151乃至21的, 那也是相当炸裂的存在。 更别提亲上加亲与换亲的常规操作令本就可怕的男女比变得雪上加霜。 这种情况下,妙龄少女只要没有生理上的缺陷就只有要嫁谁的烦恼, 根本不存在嫁不嫁得出去的问题。 至于已经生了孩子的寡妇 好家伙, 那可是比妙龄少女更抢手的存在。 且不谈少妇本就比的少女更易生养, 提高子嗣的容错率。就说西汉的价值观一直都是寡妇比少女抢手。能当寡妇,而且还是年轻寡妇的都是命格贵重的存在,所以一些期待转运或是自命不凡的贵族特别喜欢迎娶寡妇, 好似这样就有buff加成。 张汤这种见多识广的官吏都被吓到了, 而会问出此话的属官也是难以置信道“下官问过了, 这些愿意移民会稽郡的也都是迫不得已的苦命人。” “有的是父母双亡, 兄嫂想拿她换亲;有些是丈夫去世,娘家想将其改嫁换钱,而夫家那边也没值得托付儿女的人, 所以就另辟蹊径了。” “原来是这样。”张汤的表情有所缓和,不过又拧起眉头道“带孩子的寡妇也就罢了,那些逃婚的处女又是怎么回事父母不再,她便该听兄嫂的话,寻个好人家才是。” “话是这么说,可太子要求的二一指标也达不到啊”属官也是苦瓜脸道“移民这事虽能强制,但太子要得是心甘情愿,而且鼓励移民过去的人与当地的东瓯人通婚。” 末了,他还小声道“人家若不是心甘情愿地过去,怎会听从当地官吏安排。加上移民路途遥远,要是有人心生歹念” 属官没有继续说下去,但张汤已经明白他的意思。 移民为啥喜欢整家整家的移还不是有软肋在手。加上古代一直是以宗族力量构建社群,增强他们的对外凝聚力,所以在朝廷下令后,张汤也是有限挑选小夫妻与大家庭。 然而在太子添上适量增加未婚男女,确保愿去会稽郡南边的男女比为二比一后,所有人都犯了难,差点没把负责这事的官吏包括张汤给活活磨死。 适龄的未婚男性倒好找。 毕竟关中全是过来碰运气的“关漂”,其中不乏滞留多年,已经失去所有耐性的大龄剩男。而在各郡的偏远乡县,不少人家的次子三子两手空空地被分出去,所以也愿移民碰碰运气。 相较之下,愿意移民的未婚女性哪有那么好找。且不谈她们都是极为抢手,就说惠帝颁布的“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的处罚,就让为此四处奔波的官员们头大如斗。 好在太子也算体谅人的上司,以“守丧之女,家贫之女,夫逝而有子女的寡妇难以决定嫁人对象”为由,奏请皇帝废除此律。 毕竟盲婚哑嫁的另一面是婚姻里的受害者更容易走上极端,而加害者也更易报复社会,所以在刘瑞的忽悠下,刘启只当是儿子代政要树立威信,所以没有细想里头的小心思便同意了。 可即便刘瑞做到这步,找人的事儿也是困难重重。 还是归功于“不要女婴但要媳妇”的魔幻思想。 那些愿意移民的家庭成功拉高了男女比,导致为了平衡太子的“二一”,官吏不得不寻找更多的未婚女性来完成任务。 张汤听了也是烦道“既然这样,那就把愿意移民的处女都加上去了。” 果然,比起维护约定俗成的东西,还是自己的乌纱帽更重要。 不过张汤不知道的是,那些愿意移民会稽的未婚少女也不是突发奇想,而是有人进行游说。 太子宫的蟾宫后院里,刚从上林苑回来的卫穆儿沐浴更衣后对访客和颜悦色道“这事你干得不错,我也不会吝啬说好的报酬。” 一旁的卫子夫端上金饼,访客的笑容也随之深刻了几分,声音更是热情洋溢道“良娣真是太客气了。为太子办事哪能计较这些俗物。” “哦你要是这么说的话,那我就不客气了。”卫穆儿本是玩笑般地拿了块金饼,结果听到对方说道“这一金饼换得卫良娣的一桌小宴也是很值当的。” 说罢还扫了眼在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