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那一家子都死了吗? 倒是留下个父不详的孩子,早年过得惨兮兮的,被方林夫妻俩收养了才算好起来。 等等,那方锦绣去探亲,探的哪个亲? 方永志迷茫了。 “老方,问你话呢!”公社书记见他光顾着想,不吭声,领导还等着,就推了他一下。 方永志只好先把这个问题搁后,瞅了一脸平静看不出什么表情的宗先生一眼,低声道:“张琳玉和她父母,都已经去世了。” “死了?怎么死的?” 方永志说:“张叔,就是张琳玉她爹,和她娘,都是生病死的,张婶先得的病,张叔把家底儿掏空了给她看病,房子也卖了,没看好,人没了,张叔本来身体就不大好,没多久也跟着去了。” 宗廷垂了垂眼,心里有些难过,虽然未曾见过小姑奶奶的面,但是听爷爷讲,那是一位很优秀很值得尊敬的女性。 结果她却悄无声息地病逝在了一个小乡村,宗家有那么多的钱,竟然让她病死了,不该这样的。 “那、那张琳玉呢?”之前问话的领导,看了眼表情沉重的宗家父子俩,追问道。 方永志就把张琳玉怀着孩子回乡后的经历简单讲了一下,神情难掩尴尬。 张琳玉本来不该这么早死的,她去世的时候才二十多岁。 当初她书没念完回乡,还怀着一个父不详的孩子,想必在外面本就遭受过什么挫折,但是她回来之后,家没了,父母都去世了。 这对张琳玉而言,必然是极大的打击,她怀着孩子,缺吃少穿,住在牛棚里,好不容易把孩子生下来,又赶上三年饥荒。 可以说,张琳玉的身体是硬生生被拖垮的。 这种死法,跟她的亲人交代,有些难以启齿。 但说实话,那些年人人艰难,自家都顾不上,谁还能顾得上别人家,他堂哥家里还有个孩子因为奶水不足身体太弱夭折了,谁帮的上呢。 但这些话对于宗家父子以及跟来的人而言,都是不小的刺激。 在来之前,宗廷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农村条件比不上城市,这很正常,他去过农场,骑过马喂过牛,那里的味道很不好闻。 可他没想到,他的表姑,竟然因为没有房子,住在牛棚里,还生下了一个孩子! 他的表姑,可能是因为过度饥饿缺乏营养病死的,简单来说,是被饿死了。 这比听见小姑奶奶是病死的,还让他难受。 生病这种事,有时候即便有钱也救不回命,但是一个年轻的生命,被饿死,这太让人难以接受了。 接待室里一时静默,寻亲听到的都是坏消息,谁都不敢吱声。 唯有方永志还在疑惑,看这华侨先生的模样,找的应该就是张婶儿了,那方锦绣是咋回事? 正纳闷着,有人小声问:“那张琳玉生的孩子呢?” 一群人心都提起来了,可千万别再说死了诶! 方永志正在想方锦绣,闻言顺嘴道:“好好的呢,才从城里头探亲回来,说是去见她表舅……” 他一脸纠结地看着众人:“表舅……应该是她妈那边的亲戚吧……” 其他人又看宗家父子,宗恒眼皮子跳了跳,侧首,宗廷也正看着他,显然,父子俩想到一块儿去了。 “我……她叫什么名字?”宗廷问。 方永志说:“叫方锦绣,原本是跟她妈姓张,后来被我远房叔伯家的兄弟给收养了,就改姓了方。” 担心众人误会,还特意解释道:“我那兄弟是个好人,小时候受张琳玉看顾,后来见绣儿死了妈可怜,娶了媳妇儿后,就把她收养了,夫妻俩供她念书,一直念到高中呢。” 说道这里,不由感叹了一句:“绣儿随她妈,聪明,会读书,要是还能考大学,一准儿又是个大学生。” “她是不是还有个弟弟?”宗廷忍不住问。 “是啊,你咋知道,那是我兄弟的亲生儿子,叫方景年,今年三岁。”方永志说。 宗廷难得有些不知所措,所以年宝竟然是他弟弟?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名义上是这样没错。 这可太让人高兴了! “你刚才说,方锦绣同志去城里探亲?”海市华侨办的办事员暗示般地提醒了一句:“宗先生,或许您家在华国还有别的亲戚?” 方锦绣和景年在友谊宾馆跟宗廷一起相处了好几天,吃的西餐厅都是华侨办的人去安排的,不至于说查宗廷的客人,但总归有个大致了解。 这姐弟俩探亲去的,转头又成了宗先生的亲戚,有吴招娣那一遭,他们也担心出问题。 这样即便是真有亲戚,他们提了也不算错。 宗廷看向他父亲,他觉得,那姐弟俩不像去探亲的,年宝从头到尾没跟他提过什么表舅,要去京市也只说要去照相。 宗恒扯了扯嘴角,皮笑肉不笑道:“宗家在华国的亲人只剩下这一支,不过受过我宗家恩惠的人不少,或许是哪家找来,假借身份看顾我宗家后人吧。” 宗廷能看出的问题自然也瞒不过他,这次基本上不会出错,方锦绣有很大可能是他表外甥女,小丫头不知在搞什么鬼,帮她扫个尾,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他这么说,自然没人会怀疑,况且,不是说方锦绣父不详嘛,指不定是她爸爸那边的亲戚呢? 可能说出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