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启十四年冬, 皇后林氏崩。后乃帝之发妻,与帝夫妻十几载,相敬如宾, 其贤惠淑德乃天下女子典范。后崩,帝大恸,辍朝七日,下令全国为皇后素服守丧三月,民间不得婚娶社戏。 皇后崩后第二天, 由命妇女官梳洗换上袆衣戴上凤冠,良辰时放入准备好的梓棺中,送往瞻德殿。 跟之前去世的肃柔贤妃不同, 皇后作为国母,梓棺并不是送去宫外的常吉宫,而是送去宫内的瞻德殿,那里是皇帝太后皇后停灵的地方。皇后的梓棺送过去后, 九九八十一位道士就在那里办法场为皇后超度, 后宫的嫔妃,皇帝的子嗣以及宗亲外命妇都要为皇后守灵。 林祯也换上了白色的孝服,跟随着皇后的梓棺去了瞻德殿, 瞻德殿比常吉宫还要庄严肃穆,给人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一进去就让人联想到死亡。林祯看着皇后的梓棺摆在瞻德殿中间,她以皇后生前最疼爱的侄女的身份跪在皇嗣那一侧, 嫔妃们则跪在另一侧, 宗室和外命妇就跪在殿外。 瞻德殿里哭声镇天,基本都是嫔妃在哭,也不知道她们到底是真的因为皇后的崩逝难过而哭, 而是单纯地做戏给人看。反正林祯现在是一点都哭不出来,皇后走的那一晚她已经哭尽了泪水,现在已经哭不出来了,只是麻木地跪着听道士们念经。 其中又以孙贵妃和何昭容哭得最厉害,她们想的是肃柔贤妃死的时候,孙才人因为伤心过度晕倒,被皇帝格外开恩晋为美人的事情,要是她们也效仿孙美人那样做,皇帝会不会念在她们兢兢业业侍奉皇后的份上,也给她们晋位呢 特别是孙贵妃,她盯着后位已经盯了很久了,眼下最有资格和她争夺后位的张氏已经失宠于皇帝,被贬为了修容,而叶德妃又是个无欲无求的,那最有可能被册立为皇后的不就是她了吗她只要在皇后的葬礼上再加把劲,未来的皇后就是她了 所以整个瞻德殿里,就她的哭声最大,其次是和她有一样想法的何昭容,再次就是作为皇后侄女的林依。不过林依可不是因为姑母逝世而哭,她哭的理由很大程度和孙贵妃何昭容是一样的。 像是叶德妃和毓充媛这些平日里受过皇后恩惠,和皇后关系很好的嫔妃,她们就哭得含蓄一些,但都是真的为皇后而哭,没有其他什么功利心。 荣阳侯府的人在皇后走的那一晚就连夜赶进宫,这会儿也守在殿外。也不知道是他们早就接受皇后活不久的事实,还是因为他们知道下一任皇后也会出自他们林家,所以他们似乎并没有因为皇后的死而感到太悲伤。 外地三品以上的官员也要回京奔丧,远在滇地的林敬则,刚从战场回来,就接到皇后崩逝的消息,就快马加鞭往京城赶来了。他牵挂着自己的女儿,想到皇后死后,女儿一个人在宫中一定会很不安,想要快点见到她,安抚她。 皇后崩逝,皇帝虽然下令辍朝,但也没闲着,皇后的后事还要他来定夺,他这几日都在和礼部还有太常寺商议皇后的谥号和下葬的事宜。 沈定看着礼部递上来候选的那些谥号,最终选定了德和贤二字,他对臣子说道“皇后以贤为名,又具备女子之德,那就谥为孝德贤皇后吧。” 臣子们对皇帝给皇后选的谥号自然是没有异议的,皇后也当得起这个谥号,于是这件事便定了下来。 至于皇后的陵寝,自然是和皇帝在一处的,这是千百年来的礼制规定。而皇帝的陵墓,早在皇帝登基那一年就开始建造,如今早已经完工,那里自然留有皇后的一席之地,直接将皇后的梓棺送进去就可以。 但太常寺卿怕皇帝有别的什么打算,还是问了皇帝一句“陛下,那皇后娘娘的陵寝” 沈定果然想都没想就说道“就葬入朕的陵墓吧。” 说着,沈定突然想起来,他的陵墓里只预留了两个棺床,一个自然是他的,另一个则是给皇后留的,这是在修陵墓的时候他就安排好的。他虽然不爱皇后,但是他尊重皇后,所以他当时就理所应当地认为皇后死后应该和他合葬在一起,而且只能皇后和他合葬,这是对皇后的一种重视。 但是现在想起来,他又觉得有些不妥,以前他没想过皇后会早早死在他前面,更没有想过皇后死后他会另立新后,如今多了个林祯,那将来林祯死了之后,该葬去哪里呢单独葬吗那会不会太孤单了点,到时候后人又会怎么议论她呢 他又想起皇后临终前跟他说的话,皇后哀求他,如果他不是真心想娶林祯为妻,那等太子长大后,就将林祯放出宫去。让林祯出宫的办法无非是废后或者假死两种办法,前者对林祯的名声不好,后者还是需要为林祯寻找一处陵墓风光“大葬”。 废后当然是最好的选择,废后之后,林祯就在史书上查无此人了,也不必捏造什么理由,但是沈定不想让林祯背负废后的骂名。而假死的话,也要为林祯修建陵墓,单独为她修一处陵墓只为了堵住天下人之口的话,又有些劳民伤财了,也不知道后人会不会因此觉得是因为她做得没有元后好,所以不能像元后一样和皇帝合葬。 林祯自然是很好的,她的所作所为丝毫不比皇后差,不应该被人议论。而且,沈定私心里还是希望林祯死后能葬入他的陵墓的。 所以他又对太常寺说“朕的陵墓,修建的时候地宫应该还有很大的空间吧” 太常寺卿不知皇帝为何突然这样问,但还是如实地回答道“回陛下,确实还有很大空间。” 沈定回想了一下当初的设计图,他的棺床在中间,皇后的棺床在右侧,是按照左尊右卑来设计的,所以左边应该还空着,足够再建一个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