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兴国这厂长是六一年的候调过来的,到现在已经七年了,说起来两家也认识七年了,沈以南这孩子又经常过来带着自家闺女玩,也可以说是算是眼皮底子下长大的,何英英对于这孩子也是很喜欢的,而且人家还叫她姨呢,以后既然要到何家村那边下乡当知青,她这做长辈的,自然也是该帮忙做点什么。 乔嘉嘉点点也道:“何家村也是离省城最近的几村子之一了,到候沈伯伯去看以南哥也方便,在这边下乡插队当知青,日子也舒服一点。” “说起来你姥姥家那边已经来了一批知青了,还有一批下放改造的人员,两伙人前后脚被送到了公社那边,每生产队要领一些人回去安置的。 那些下放改造的人还好,不需要特意为他们准备房子,公社那边说了,这些人是送过来改造的,不能让他们太享受,主要是那批知青,有二十多人呢,有男有女,现在村里也没有多余的空房子,得现给他们盖住的地方,要盖三间房。 而且这些也都是年轻人,有些年轻盛,住在一起经常会闹些矛盾,还有的只来了一多月,就已经跟村里的姑娘谈起对象,村里社员没跑去找大队长投诉,总之大队长现在忙的不得了。” 这些都是何英英大侄子成文说的,这段间村里家长里短说的也都是各种关于知青的事情。 虽然五几年的候虽然就已经动员山下乡了,但那候都是到边疆到最艰苦的地方插队当知青的,何家村离省城不远,又靠山又靠水,日子放在全国范围内的农村里,也绝对算不艰苦的那一挂,所以那候知青自然就不会到何家村来,也就是现在全面开展山下乡运动了,何家村这边才来了这么一批知青。 因为知青下乡插队在何家村还是一回,而且这些还都是城里的学生,村里人鲜的不得了,何成文带着媳妇儿闺女回家一趟,只待了一,就了一兜子关于知青的事情回来,回过来乔家送鱼的候,聊顺口就把这些事情跟姑姑姑父说了。 何英英完这事,其实也没怎么惊讶,他们筒子楼里有四五户人家的孩子已经在半月前下乡了,当还是大卡车接的,就算去再远的地方,半月也肯定是能到了,所以何家村那边到了第一批知青,也挺常的,她估摸着后面估计还会再来,毕竟她感觉山下乡这事儿一半会儿也结束不了,就连他们街道这边都已经在做第二批下乡人员的登记了。 第二,沈以南凌晨四五点的候就去了红星公社那边,他从他爸那里知道了那几位爷爷下放的村子在哪,再加他爸也早就去过,还给他画了一简陋的地图,跟着地图面的路线,沈以南并不觉得自己会迷路,好歹之前和几堂兄弟也是被大伯,二伯扔到部队里跟着训练过好几寒暑假的,最基本的侦查认路,他还是没题的。 到了那边已经有快要亮的趋势,沈以南也就只能赶紧把那些东西都交到几位老人家手里,然后把爷爷要他带的话也都仔仔细细地交代了一遍,然后才放心离开。 接下来他还准备去何家村那边看看,反都大老远跑过来了,就这么回去也没有事情做,倒还不如提前去看看以后插队的地方。 乡下每工的间很早,五点就已经吹哨了,干两小才会回家吃饭,沈以南他到何家村的候,好赶了生产队的社员去工,路的人实在不。 对于何家村的人来说,沈以南绝对算得是生面孔,而且一看穿着,就不像是乡下人,绝对是城里来的。村里那些才来一多月的知青,倒是也有人跟沈以南这陌生面孔穿着打扮差不多,但是大家也不会把沈以南当成知青,村里那二十多知青,早就被认熟了,在路,大家连那些知青的名字都能叫得出来,这会儿是绝对不会误认的。 因为这年代不管到哪里都要有介绍信,见了陌生面孔,基本都会去询,查户口更是基操。 “你是哪里来的?到我们村里做什么?”何大队长到有人说村里来了陌生面孔,就顺路到这边盘了几句。 “我是省城来的,到何成文家亲戚,我家跟乔家也认识。”沈以南一边掏出随身带着的介绍信一边说道。 他这会儿敢这么说也是提前做了准备的,身还带着何姨的手写信,反要是村里,就说是何家亲戚,到候何家人也不会拆穿。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何大队长看了看那封介绍信,发现并不是什么盲流,而且还是省城钢铁厂的,看到这里,他对这年的说辞就已经相信了,要说他们村对城里的哪工厂最熟悉,那肯定是省城的第一大厂钢铁厂,乔家一家人都在那里工作呢,何家也是,有三儿子都是钢铁厂的工人,村里也有一也是钢铁厂的。 这年既然能拿出钢铁厂那边的介绍信证明身份,那么跟何家、乔家两家认识自然也就作不得什么假,于是何大队长还很热心地说道:“看样子你应该是第一回来我们村亲戚吧?知道了他们家怎么吗?用不用我找人给你带路?” 沈以南假装有些羞涩地说道:“我一会儿再去吧,要是现在过去,叔叔婶婶他们肯定要留我吃饭,现在先在村里逛一逛,过了饭点我再过去。” 何大队长对于沈以南的话也没有怀疑,毕竟这年代有不人为了不给亲戚增加负担,亲戚的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