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笔墨,那些刀光剑影,就只从他的笔下去了。” 江南云烟富贵,被西湖暖风熏的迷醉的南宋君臣,眼中又怎么盛得下中原大地纷飞的战火、遍野的饿殍、流离失所的他她它呢? 他们会在歌舞升平中岁月静好,会在游船夜宴上尝遍珍馐,却不会在午夜梦回记起被抛弃在故土之上水深火热的百姓。 “一连好多年,辛弃疾都在各种文职上转,什么通判的,全都是文书类。而且江南安逸,就算再不情愿,他的槊铠也不得不被闲置,落灰生尘。辛弃疾不愿耽溺这样的暖熏之中,却也没办法,只提起笔,把心都落在了笔下。” “他写,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①,他写,袖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西北②,他又写,江南游子,把吴钩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③——辛弃疾的词,词风多变,含各式各样的典故,让人无法简单概括。但,他的词,他的作品,每每都透露他锐进取、渴望击除鞑虏恢复山河的愿望。可是……没有用呀。辛弃疾只一遍遍地在夜深人静的烛火下自己擦拭刀兵,把满腔报国杀敌的抱负藏到心底,在酒醉和己友人一起诉说这种愁绪,他只醉挑灯剑,梦回吹角联营④。” 一句一句、一首一首。@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李晓诗随出口,就都是足以流传千古的名句。让许多懂行的客都呆了呆。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杜甫李白等明显察觉到自己的句子和诗被巧妙化用成典故,也都在咀嚼露出真实的赞叹。 唐虽然以诗主,但不是没有词,更别说辛弃疾的这些词句,最摄人心魄的是其中蕴含的气势了。 李世民冲幕比了个大拇指。 没想到,这辛弃疾不仅有军,文采还这么好,这不就是文武全了么? 这种人,要是给他,一定会好好用的,虽然大唐不缺。 不过李晓诗既然放了太平的回放…… 那会不会除了介绍辛弃疾这个人以外,还有点别的用途? 比如……给大家,太平是怎么用他的? 毕竟宋人重“归正人”的身份,他们大唐可不在这个。 什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大唐从来都是个包容的朝代,虽然最是因包容而衰败(一部分),但也样因包容而繁盛。 更何况宋朝所谓的归正人根本算不上什么“非我族类”,人家那都是纯纯的汉人! 是宋王朝合的、正统的子民啊。 电脑前,李晓诗侃侃而谈:“辛弃疾,字坦夫,是先生给他起的字,寓坦途顺利,在来,他给自己改做了幼安,可是想把幼时的安乐全都给封起来,直面人生的风雨吧。” “在这种‘光阴虚度’,他文途光辉,被我们称词龙——词中之龙。” “所以也有人说,辛弃疾是最会写词的武将,也是最会仗的文臣。” “但其实他的,远远不止这样。” 观众:这还不够吗? ……还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