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这个对立吧……袁绍出自名门望族, 和外戚剪不断理还乱,那曹操又是怎么搭上了宦官曹腾的船的呢?” 没等观众们问出来这是怎么生出来的曹操,李晓诗自顾自就去了。 “曹腾收养了一个儿子, 也就是曹操的父亲,曹嵩。以也就是, 曹嵩和曹操虽然都不是宦官, 但他们是属于宦官集团的人, 和外戚的势力天生就处于敌对关系的。在世家眼里,他们也算不上什么值得高看的人。” 不管是国演义还是什么同人游戏, 代人可能不是人人都知曹操的内政大手子荀彧或火烧连营的陆逊等,却差不多人人都知曹操。 对曹操的熟悉程度也一和刘关张、诸葛亮、周瑜等不相上, 这点对李晓诗来也是一样的。 又因为官渡之战曹操算是个绝对的主角,她也就多了几句:“可能也就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 曹操也不太看重别人的看,他从小做事就很不按规矩来,随心欲,这让他一直到了二十岁才被举孝廉,当了个小官。镇压黄巾起义的时候他也去了, 讨董他也参加了。曹操那时候是全然的忠君爱国,一心只为了汉室,热血年,满腔的志向都在匡扶天。” 匡扶汉室曹丞相,虽然很多人会觉得这引人发笑, 但李晓诗知,这是她查找资料后得到的结论, 确是事实。 曹操那时候真的就是一个忠君爱国根正苗红的小伙子,除了他出身宦官集团。 曹操听到这些会何想暂且不谈, 荀彧却是心情很复杂。 “那时候”是全然的忠君爱国,那后来呢? …… “袁绍就不一样了,身份在那里放着,做事的风格也不同——虽然他们两个是一起长大的玩伴,可以算得上是竹马,但袁绍出身高贵,本就眼界高,平时也多和名声的人一起,玩的做的也都是高雅的事,曹操只是宦官之后,以他俩的分扬镳是一早就被命运安排了的。出身,性格,成长经历,他们原本就是要对立的。” 官渡之战后的曹操不发一言地听着,长长叹了口气。 他和袁本初…… 可能真是命运安排吧。 “曹袁两股势力占据北方,沿黄河、也就是那时候的‘河水’分立。河南的是曹操,河北的就是袁绍。袁绍家大业大,兵精粮足,和曹操这种草台班子是不一样的,那是实打实的实力强大,在曹操还在为了军队和人民的吃喝精打细算发愁的时候,袁绍那边就已经算得上是‘财大气粗’了——两方对峙,谁都想把对方吞并,壮大自己的实力,一统北方。不双方摩擦不断,却一直都没有什么比较大的争斗。一直到了公元200年,两方终于在官渡进行了决战。” “官渡之战,其实曹操也是没底气的,不知要不要打这一仗。因为袁绍势力无论是精锐程度还是数量,怎么看都要远远强于自己,再加上曹操他们的军队后继无力,他也很忧愁。不最后曹操还是获得了胜利,而且是一场历史上有名的以胜多的战役。那么他是怎么拿胜利的呢? ” 还没有经历官渡之战的位。 袁绍冷笑一声:“我倒是也想听听,曹阿瞒那厮是怎么胜的。” 他兵多将广,人才济济,能输给曹操那个地痞流氓的队伍? 滑天之大稽! 李晓诗从开始分析:“把时间往回拉,回到在董卓没了的时候。当时共同讨董的目标结束,各个势力就又都散了回去,各自为政了起来。不东汉末年和秦朝末期的时候是不太一样的,因为有君权神授和大一统做提,以有势力都只是割据一方,没有谁确要自立——大家都想当霸王,但又都不会在上表露自己的野心,否则就会像董卓那样,被天群雄合而攻之。” 她想了想,举了个不知恰不恰当、但是很形象的例子:“感觉这倒有点像春秋时候,那时候各诸侯国虽然有不臣之心,但是上都还是尊着周天子的,在的汉天子和周天子一样,都是个吉祥物。”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当时,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意识到了‘刘姓天子’的重要性。就像那时候齐国‘尊王攘夷’的战略一样,天子的名义还是很的,能够名正言顺给其他人命令,虽然别人不一会听,但那不就就意味着对方不尊朝廷,要造反吗?到时候不管是想命令其他人一起攻打这不听话的还是自己出兵打,都是正确的。以曹操为了占据这种主动权,把汉献帝从洛阳接到了许昌、许昌是我们在的许昌,当时像叫许?然后就借着皇帝的名义号令天,名正言顺地招揽着各种人才。这是曹操在政治上的举措。”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代基本是人尽皆知的,但对于古代的老百姓来,那就跟听什么新鲜话本没什么区别,特别是秦汉时期的老百姓们。 一想到高高在上的皇帝会被人拿去当做“吉祥物”,就都觉得有点匪夷思。 更准确地,是这个天幕的“课”都让他们觉得神奇。 天子是什么,那可是皇帝老爷! 那些人敢不尊敬皇帝就已经很离谱了,还有的连皇帝都敢杀,在又来个简“挟持”天子地,直是不要命了。 李晓诗悄摸看眼课本,:“除此之外,在农业民生上,曹操还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