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皇十九, 也就公元599,这个人在武功的李家别馆出生了——他就任隋朝官员的李渊、的第二个儿, 后来的太原公, 李二公。” “在这位公四岁的候,有自称会相面的书生来到了家里拜谒李渊。在他看到了李渊后,当就对李渊说, 公,贵人也, 且有贵。也就说, ‘哎呀, 您贵人啊!而且家里的儿也显贵之人!’” 到了讲故事的部分,李晓诗讲得很顺溜,自己也很开心:“等见到李渊家的二公后, 这相面书生更惊讶了,又对李渊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几冠, 必济世安民矣!’也就说呀——这个孩有龙凤的姿容、天日的样貌, 之后一定够济世安民啊!” “后来等到书生离开,李渊担心这个人出乱说会给家里带来灾祸,就派人灭,结果没找到人, 他觉得这个书生一定仙人,所以就采用了这个书生的评价, 给仅四岁的二公起名叫做‘世民’——这也就我们日后的唐太宗,李世民。” 听李晓诗这么个小姑娘一一个“我们世民”“世民四岁的候”, 李世民心里别提多别扭了。 就吧,夸可以夸的, 听着也舒坦,……嗯,谁懂啊? 这么老大个人了,还要被一个小女孩儿把幼的事提出来讲,怪自在的。 两侧贞观众臣们倒听得津津有味,个个兴兴,一脸欣慰,与有荣焉似的。 李晓诗:“那我们的唐太宗此还没有登基,也没有及冠,还没有成,他还唐太宗,他也大唐陛,他现在只一个二公。” “李世民幼就天资聪颖,机智敏锐,看待事情十分有眼光、还很果敢刚毅,拘小节。像这样的一个少人,未来会成长为什么样,没有人够估量。” ……怎么估量? 就算以前估量,现在也了啊! 尚还轻的李渊瞅着刚出生尚在襁褓里的二儿,欢喜又忧愁。 这可未来缔造贞观盛世的唐太宗啊。 既然天幕已经把他会在隋末参与叛乱、并成为了接替隋朝的唐朝皇帝之事说出来,那现任皇帝、杨坚,他肯定会轻易放过他们家的。 而就目前而言,现在想要起兵反隋根本行通的,当政者杨坚,又隋炀帝那个目空一切的傻,李氏可反叛的。 就算起兵,也一定会被迅速镇压,更别说只要动脑想想就道几乎可有人会来响应他们了——即便他李渊之后的大唐皇帝,即便他们李氏之后三百天的主宰。 这次的天幕对他们而言,劫,大劫。 李氏一定会遭遇灭顶之灾的。 …… 看看襁褓里对世事尚且一所的二儿,李渊蓦地长长叹了气。 有了隋炀帝的“光辉事迹”在前,又有“必将济世安民”的小“二公”在后。 为什么他总觉得,李家的命运会因为这个小婴儿而走上一条截然同的道路呢…… 陛、隋文帝,杨坚他—— 嗯…… 很难说啊。 听听天幕之后怎么说再看吧。 “四岁就有这样的奇遇,那这位李二公的传奇,从什么候正式开始的呢?”李晓诗晃晃头上的珠花,道,“其实早就开始了,李世民少从军,从此,他的光芒就没有被遮挡过,一路大放异彩。” “我们现代的话来形容当早亡的小霍将军人生履历会说,‘小说都敢这么写’的开挂人生,这句话用在咱们李二公身上同样合适。有很多人说,纵观李二公的这一生,完完全全给我们展示了,什么叫做‘没有虚度任光阴的一辈’。” “大业十一,隋炀帝在雁门受突厥围困,李世民当受到了招募前往救援,他从容献策,步疑兵之阵,几乎费一兵一卒就吓退了突厥,救了隋炀帝。” “这一,他十六岁。” 十六岁,仅仅只比李晓诗大那么三四岁。 即便等到李晓诗十六岁,那十六岁的她依然会处在温室的象牙塔中、受任风吹雨淋,被精心浇灌呵护的花朵;而李世民,早已身在军营,出生入死,并以智计退敌大军,初露锋芒。 秦。 蒙恬撇嘴。 十六岁怎么了,他们家陛还十三岁就登基了呢。 就十六岁献计救了皇帝么,至于这么夸么,都“千古一帝”,谁还比过谁了似的。 嬴政倒没想到这方面,他正专注地听李晓诗说那位满分皇帝的事迹。 之前丝绸之路的特色课,作为“千古一帝”,其他人员似乎都默认了他和刘彻李世民自成一团的,而事实也正如此,只有一个层次的人才有话题,除了李晓诗。 当的二百多天里,他和李世民之间有交流的,交流还少,每天都会有互动,受于平台掣肘,聊的内容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