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不喜欢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啊?还这种前辈贤们的认可,含金量就不同啊! 天幕外,少年朱棣踢飞一块石头,脸上极其不忿。 这人,他说话啃啃巴巴,肯定背的啊! ……他外援啊! 这怎么算! 而且,而且——这么大人还看什么话本?? 就不让给年幼的自己吗! 真气死他。 ——确实背的,但那又怎么样? 永乐大帝泰然自若。 在那么多人面前抱奖励下来,还自家老爹搞到的奖励搞到手,他现在别提多高兴,觉得简直长脸。 他书丢给儿子,大掌好一通揉自家孙孙的脑袋。 讲得好,讲得好啊! 不好孙孙给说,他还不知道什么“答题格式”呢,虽然知道什么个意思,但格式,说出来不好啊,不给大明长脸就,现在这样最好的。 送走直播间连续到场的第位大明皇帝,这个环节终于结束,李晓诗种松一口气的感觉,她浑身轻松不少,条不紊跳进下个部分。 她的身边环境再度转换。 各个时空位面中,不少人一眼就认出画面中的情景。 “地!爹,地!!”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小孩儿“啊”地大叫起来,换来家长兜头一个巴掌。“那咱们的地吗,天幕播咱们的地干啥?消停点!” 小孩子吃痛双手抱着脑袋,又不服气:怎么不会播他们的地?那本身就跟他们家地很像的啊! 不为别的,而天幕上的画面实在眼熟。 金色的小麦海洋一样随着风泛起一波又一波的涟漪,一望无际。 这不就地里的样子吗,他们家的地里麦熟的时候也这样啊。 他不服气地看向天幕,等着看这小仙童要说什么。 李晓诗站在金色海洋边上,浑身溢于言表的喜悦。 唐玄宗时期,小麦在北方已经为主要的粮食,所以她干脆在准备课件的时候就报备要小麦丰收的季节——虽然这她自己要的,但真到看到这一幕的时候,还觉得好高兴。 以农耕文明传承下来的农业大国,华夏子民就算自己不种地,但怕也永远抑制不住在看到农作物丰收时候的喜悦。 这才华夏的根啊。 她吸一口模拟而出的麦田气息,正式为她的古人观众们介绍着:“在唐朝时候呢,经济发展得非常快,这一点体现在农业方面,就农田开垦的面积扩大,这个时候的总垦田面积已经快要赶上现代、算封建王朝的极限——那农业的飞速发展,和劳动力的进步也分不开的呀,不然只田,人种不过来,也用的。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样唐朝繁荣时期大家用的农具吧,这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象征着大家农业生产技术大进步的作品呢。” 她话音落下,沿着麦田走几步,一架犁正停放在小径边上。 咳,不要问为什么要在小麦刚熟的时候展示犁地的工具,她纯粹觉得这样很好看而已! 顺便再让古代的皇帝们亲眼见见农田丰收的季节,让他们也多少认识一点这方面的重要。 “这个——叫曲辕犁,大家从字就应该出来它的特点吧?对的,相比较于唐之前的朝代,大家用的多直辕犁,曲辕犁的这里很弯曲,所以就叫做曲辕犁。” “曲辕犁的好处在于在操作它时更好自如地控制入土的深浅程度,回转的时候也要更省力一些,很适合精耕细作。不像之前的犁,得要个人或头牛在前边分边拉——这个平时用一个人或者一头牛就可以在前边拉着,由于它的设计精巧、轻便灵妙……看,就像这样——” 李晓诗的演示和解说借天幕传进千千万万户,唐以前,各朝代人在奋笔疾书,恨不得自己化身小陀螺,抓紧一切时间绘制着这曲辕犁的形制。 秦汉,不用嬴政和老刘家的皇帝们再额外吩咐,司农的和司工造的官吏们就已经在自发地研究记录和理解这“曲辕犁”的制作原理及各个部件的作用。 这唐朝的东西,离他们虽然点远,但也不算远,对于他们来说不像现代的“飞机”“高铁”“火车”一样难以实现,反而真切改变生活增强国力的东西,这可比飞机火车的图纸要更吸引人啊! 天幕前,那父亲揍一巴掌的小孩儿翘鼻子:“这不就咱们的地么,怎么不?” 小仙童拿他们的东西给“古人”看呢,他们进的,怎么就不用播出去! 李晓诗的解说很仔细,也很慢。 为她也第一次亲手去摸犁这种东西,不说现代基本不用这些,就算用,她一个初中学生,那里会机会来做这些体力活? 所以她也个熟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天幕前的一些人甚至比她熟悉得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