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种类为了拟态的需要,在前足上有许多演化。比如在胫节和腿节上,特别化成宽扁
形状,有些还带有鲜艳的色彩,拟态成花叶和花瓣,真是变化万千。
其实,把它们称做是昆虫世界的“猛虎”,那也并非夸张。
在昆虫世界中,螳螂不仅体型较大,而且它们天生有一对特异的捕获足,用来捕获猎物,几
乎没有失手的时候。而且它们“挥刀”的速度极快,大概要比武侠大师金庸先生笔下的“快
刀手”速度还要快许多。它们整个捕猎过程,大约只需0.05秒左右。
无论是比它小的昆虫还是比它大的昆虫,差不多都是它手下败将。前面说过,它们甚至还敢
于攻击比它身体大的动物呢。中国中央电视台播放过一段录象,那是真实的记录,一只螳
螂,与一条小蛇遭遇,发生了激战。最后双方战成平手,谁也没得到便宜。
2
螳螂不仅习性凶猛好斗,而且捕猎方式也诡诈多变。它们还是潜伏搞突然袭击的老手呢。它
们利用拟态色彩,经常隐身在植物丛中,常常使一些昆虫遭到突然袭击,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就已经命丧黄泉,成为螳螂的美餐。
还有一种生活在热带沙漠地区的螳螂,体呈绿色,头部有一扁平突起,光滑明亮。它们伏在
草丛中,在阳光的照耀下,头上的突起物恰如一滴晶莹的露珠或花蜜。其它生物来到这里,
螳螂就会毫不费力的将其猎获。
分布在热带地区的兰花螳螂,它们的前足拟态成花瓣状,常偷偷伏在树叶和花丛中,乍一
看,就像一朵盛开的美丽的兰花。许多采食花蜜的昆虫,误把它当成花朵而丧生。另一些拟
态成树叶或树疤的螳螂,专门伺伏在黄蜂出入的地方,常常出其不意地擒获黄蜂。
不仅成虫具有高超的捕虫本领,那些刚从卵壳中孵化出来不久的若虫,也能捕食蚜虫、粉
虱、叶蝉等小害虫,它们的捕虫期可达4至5个月之久。
有人统计过,一亩棉田内,如果有600-700头螳螂,就可以消灭71%的蚜虫,95%的棉铃虫,
17%的红蛉虫,70%的造桥虫。所以,它们能够保护大量的农作物,是农民的朋友,是益虫。
在□□中,雌螳螂可以吃掉丈夫,而雌螳螂产卵,也是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人们观察过,在产卵时,它们总是小心翼翼,表现出极大耐心,为选择一个产卵地点,就要
花费几个小时。
产卵时,那些雌螳螂们爬上爬下,转身掉头,掉头又转身,反反复复,总是踌躇不决。这不
是有些像人间的选择房址么,假如它们中有看风水的,它们也应该找风水先生来看产卵的地
点的。
经过反复寻找、观察,最后,它们认为产卵的位置可以,基本达到满意了,就从产卵管中分
泌出一种无色的粘液。黏液分泌出来后,雌螳螂用尾端像勺子一般的瓣膜左右搅动,将无色
粘液调成灰色泡沫状。
在不断地搅动中,它们就巧妙地把卵室结构搭造好了,同时,在它们尾部一次又一次的下沉
中,就将卵产入卵室。它们总是造好一层卵室,产下一层卵,然后再造一层卵室,再产一层
卵。如此反复多次,直到搭成一个一端稍尖,一端钝圆,长有3厘米多,宽不足1厘米的卵
巢,亦称卵鞘,才算完成任务。
几分钟后,卵块的粘性泡沫凝固,成为一种保护层。每个雌螳螂可产1-5个卵块,每个卵块
有100-400粒卵。可以说,它们的排卵过程也是满辛苦的。
大家也许不知道,这个卵块,还是一味中药呢,那就是“桑螵蛸”。
螳螂喜欢把卵块产在桑树枝上,所以称之为桑螵蛸。
人们采集桑螵蛸,要在三四月间。采回来后,用沸水烫后晒干即成。
医药书中记载,桑螵蛸其性味甘平无毒,能益精补肾,治虚损和小便不通。还有书籍介绍,
“此物禀金秋之阴气,兼得桑木之津液而成,能升能降,性专收敛,入肝、命门、膀胱三
经,为固肾益精之品。炙黄、醋煮或酒炒、汤泡、蒸透,均可食用”。
知道了螳螂是益虫,我们对它们的印象应该有所转变。但是杨天始终认为,那雌螳螂的品质
的确不怎么样,她们不但有杀夫的恶习,还有弃子的传统。
她们排卵的确很辛苦,但是将卵排完后,很快就离开不管了,甚至连看都不回来看一眼,可
以说她们是个极不负责的母亲。
母亲不管,那么螳螂的卵该怎样孵化呢,这应该说是要靠老天的恩赐了。
那些卵大多都是在太阳光底下孵化的,孵化时间大约是六月中下旬。
上午十点钟以后,在温暖的阳光照射下,那些卵块开始有变化了。在每一个如鳞片状的卵里
面,可以看见一个物体出现,而且是那么一点的透明小块儿。
在小块儿的后面,慢慢出现两个大大的黑点,那黑点,就是这个可爱的小动物的一对小眼睛
了。此时那幼小的螳螂的蛴螬,就静静地伏卧在那个透明的块块里。
再过一阵,它们差不多有将近一半的身体,就会从那块块里解放出来。开始,它们的身体主
要是黄色,黄里还稍稍带有一些红。它们的头很大,而且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