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地方借钱,利钱吓人,一年翻一番的都有,哪像皇家银行,一年只要七厘息,完全可以从皇家银行借钱,再放贷出去赚钱啊。
别说外面用不了大燕宝钞,完全可以在皇家银行将物资兑了,拉到市场上卖了,换成传统的金银铜嘛,到时不就有钱了。
要不是每家银行会针对他们的经济情况,进行审查,有放贷额度,要不然他们还能借的更多。
可笑那些银行的傻子,还真把钱借他们,任由他们兑换走物资。
虽然银行里的物资,要比外面平均物价稍贵一些——这自然是防止有人倒卖粮食——但可是用废纸大燕宝钞兑的啊,兑出来后,在市场用稍低一些的价格卖了,换来的金银铜,再放贷给别人,照样还是赚的。
等赚到了钱,他们要是手上没宝钞还给银行,可以拿金银铜还银行,毕竟银行收金银铜的。
当然了,银行还钱表面上还是要还宝钞,但,没有宝钞,可以先拿金银铜给官方,官方给借钱的人宝钞,借钱的人再将该还的宝钞,还给官方。
——这些人没想过,他们觉得银行傻,但,其实琳琅是赚的,银行利息就不说了,还有卖的粮食较贵,这又赚一波了,里外里,一年放贷利息差不多是十厘左右。
也就是说,他们要借走了一千两银子,还回来的,就是一千一百两银子,因为他们一般没有宝钞,还的是银子,所以琳琅这边的手里,银子自然就增多了,能购买更多物资,放在银行里了。
而且,他们这生意,现在还能做,等大家都知道银行借钱利息少后,他们能找到的客户,就要少多了,毕竟但凡能被银行审核通过的优质客户,肯定都会在银行借低息债,不会在他们那儿借高息债,而会在他们那儿借高息债的,又大多是没法通过银行审核的劣质客户,他们借出去的钱,指不定就会打水漂。
等他们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后,还要照样赔琳琅的钱,也算琳琅均贫富了,毕竟能从银行借走大笔钱的,都是京中有钱人,普通人借不到大笔钱的。
这样这批人自以为聪明,将钱借给了那些劣质客户,却收不回钱,却依然要还银行的钱,就会导致家里资产减少,可不是变相均贫富了。
更厉害的,要是家里没现银,指不定还会将田地抵押给银行还债,那就更好了,毕竟琳琅就是想收拢一些田地,分给没田地的老百姓,抑制土地兼并。
却说银行买物资这事,其实从一开始,琳琅就没拿真金白银去买物资,只是将钱放在帝国中央银行金库里做保证金,而用的是宝钞买的物资。
这些物资来自哪儿?来自皇庄。
这个时代,还是自耕农经济,自给自足,所以米面粮油布等,皇庄是能出的。
皇庄出了后,皇家银行用宝钞购买,皇庄得了钱,可以存在皇家银行,这些钱,可随时兑换成物资。
虽然皇庄和皇家银行,是同一个主子,事实上是左手倒右手,但,亲兄弟,明算账,这账,也是要算清楚的。
况且,除了皇庄,谁还会在新制宝钞刚出来,没信用的时候,收宝钞卖物资给皇家银行呢。
当然了,这是一开始,慢慢的,一些皇商也愿意收宝钞换物资了。
因为琳琅说了,以后内廷物资,一律用宝钞采购,不愿意的可以不供应内廷,她可以找愿意的做这个皇商。
朝廷物资的采购,不用宝钞,琳琅暂时还管不了,但内廷采购,她还是说得上话的。
她也没说一半用金银铜,一半用宝钞,因为她怕这样弄,对方会将价格变贵,通过那一半金银铜收回来,那她这样搞,可起不到流通宝钞的作用,而且还会加大内廷开销,所以她看市场上的宝钞,有一定流通性了,便开始说,内廷采购,一律用宝钞。
当然了,她说内廷采购,要用宝钞,肯定也有皇商是不愿意的,害怕皇帝是想空手套白狼,他们不想被小皇帝占便宜,也很正常。
不过那也无所谓,琳琅理解他们不愿意,也不会因为他们不愿意就收拾他们。
但如果有愿意的,将来这些人是肯定会得到好处的,因为,会替代那些不愿意的人,成为内廷供应商。
而这些人,还会得到小皇帝的友谊,因为在小皇帝需要的时候,站了出来,将来可能会得到奖励。
不过琳琅觉得,聪明人该看的出来,她这个货币信用,能撑的下去了,可以赌一把。
还甭说,就像琳琅说的那样,一些皇商不愿意,但也有聪明大胆的愿意,估计是看出了新的宝钞,不像废纸,所以愿意。
于是有一些内廷供应商就消失了,换上了新的愿意的供应商。
其实琳琅想说,可以拿宝钞交税,这样的话,这群人肯定愿意卖点物资给琳琅,然后以后交税时,拿宝钞代替了。
但,税的话,可涉及国库,她说拿宝钞代替,暂时可能大臣们是不会愿意的,所以暂时只能算了。
却说这些人手上有了宝钞,再加上普通老百姓手中的宝钞,市面上流通的宝钞,便渐渐多了起来。
当然了,主要还是,能随时去银行兑换成物资,让大家放心用宝钞。
只要能随时去银行兑换物资,那大家自然放心用宝钞,而且也乐意用宝钞,毕竟,宝钞可比金银铜带在身上,方便多了。
铜钱重,银子倒是值钱,一块就能顶一堆的铜钱,但,银子是大额的钱,小额使用时,非常不方便,还要剪一块下来,用秤称,这多麻烦。
无论怎样,也不像宝钞那样方便。
这也是宝钞能流行起来的原因。
如果宝钞有信用,谁还愿意用金银铜呢,多不方便啊,哪像宝钞,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