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五年,朱标病逝。 嫡长孙朱雄英八岁夭折。 太子妃常氏生完次子朱允熥后薨逝。 三个消息把洪武一朝的人砸了个人仰马翻。 “标儿!”朱元璋只觉眼前一阵天旋地转,脚下一个踉跄就要跌倒在地。 朱标忙冲上去接住他爹,扶着他爹慢慢坐下。 待朱元璋坐稳,朱标才发现他爹拽着他衣服的手竟在不停地颤抖。 “朱标!”朱元璋私下里很少这样叫朱标,可现在确实忍不住了,“洪武二十五年,咱都六十多了,这在普通人家正是含饴弄孙、享天伦之乐的年纪,怎么你这个不孝子竟是让咱这个老头子受白发人送黑发人之痛?” 朱标是他的长子,第一个孩子总是最特殊的那个,朱元璋几乎把自己最好的东西全都捧到朱标面前。 他让宋濂等名家大儒教授朱标经学。 朱元璋自立为吴王,转头就立朱标为世子,他前脚登基为帝,后脚就让朱标当太子。 他一手为太子打造的班底堪称豪华,夸张点讲,朱元璋几乎把朝廷重臣全打包送进了东宫。[1] 《明史》赞其堪比汉代丞相萧何的左丞相李善长是太子少师。 有着“大明开国第一功臣”之称的右丞相徐达是太子少傅。 光是这两个人就已经是重量级人物了,可朱元璋给朱标的远远不止这些。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当时被封为国公的只有六个人,本应该有常遇春,但因为他当时已经去世,便封了他的儿子常茂为郑国公。[2] 除了这位没什么用的郑国公,其他五人都被朱元璋安排了东宫职务,常遇春去世之前也在东宫任太子少保。 总之,只要是后世能叫得出名字的明初大臣几乎都在东宫有职务。 这都不能说是朱元璋特地为朱标打造的班底,可以这样说—— 朱元璋直接把自己的班底送给朱标。 后世某些皇子争夺皇位得拉帮结派,今天拉拢这个朝臣,明天拉拢那个宗室,皇帝老子要费尽心力搞制衡,不能让某一家独大,还得扶持只忠于自己的纯臣。 可在朱元璋这儿就完全不一样。 朱标用不着拉拢朝臣,甚至不用跟朱元璋说自己想要哪个大臣,朱元璋自己就会说:这个臣子用起来不错,送到标儿那去。 至于制衡,就更是没影的事。看朱元璋宠大儿子宠上天的势头,有几个没脑子的大臣会跑去扶持其他皇子? 这一桩桩一件件足以看出朱元璋对朱标的宠爱和厚望。 而现在,视频告诉他,自己最爱的儿子走在自己前头。 “爹,是儿子不孝!”见到一向刚毅的父亲听闻自己的死讯而落泪,又想到妻子常氏和长子朱雄英走得比他还早,朱标心中的悲伤更浓,也不在意什么储君形象了,和他爹一起坐在地上抱头痛哭。 周围的大臣感叹陛下和太子父子情深,几个王爷的表情则一个比一个复杂。 朱棣说不清自己现在是什么感受。 大哥早逝,他自然是难过的,可他爹因为大哥去世而痛哭的样子让他心里冒起一股子酸水。 爹偏心大哥不是人尽皆知的事吗? 我不酸,我一点都不酸。 朱棣突然觉得上回被他爹打出来的伤口又开始痛起来了。 偏心眼老头子,打得可真狠。 - 【听听,朱允炆这话说得多好听?我要是朱元璋,肯定会欣慰我的好太孙宽仁又不失手段。可事实上呢?朱允炆嘴上说得好听,对他几个叔叔下手的时候要多果断有多果断,一点都不带犹豫的。】 【好吧,你说朱允炆是个皇帝,想削藩很正常,可他削藩的操作实在是让人大为震撼。】 【震撼之一:朱元璋是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走的,朱允炆削藩是从八月开始削的。我在想他是不是担心老朱在下面没人陪,想送几个叔叔陪他解闷。】 【只能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朱允炆太急了,急得跟赶着去投胎一样。】 【朱允炆登基第一削——周王朱橚。】 【作为第一个被削的“幸运儿”,周王朱橚真的不冤。】 【首先,朱橚真的有谋反之心;其次,大明几个藩王里,朱橚的实力算是最弱的,也是最好对付的;再有,朱允炆身边的翰林学士黄子澄觉得朱橚和势力最强的燕王朱棣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削他有利于削弱燕王的实力;最后,朱橚的次子朱有爋是个“大孝子”,许是为了继承朱橚的王位,他“大义灭亲”给朱允炆发了举报信。】[3] 【朱允炆达成一杀,周王朱橚被废为庶人,徙云南蒙化县。】 朱橚:……他妈的我就说我还没干点什么怎么就被抓了,原来是有个坑爹的玩意! 还有什么叫削我是为了削弱燕王的实力?合着我就是个顺带的呗? 刚接到儿子的燕王朱棣也大为迷惑:削朱橚就能削弱我的实力? 那朱允炆大概只削到了一团空气。 - 【震撼之二,别人削藩是一个一个削,他是一堆叔叔一起削。】 一座被烈火吞噬的华美宫殿出现在众人眼前。 这里是湘王府。 府外是朱允炆派来捉拿湘王朱柏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