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圣明贤德才会有祥瑞降世,此乃大明之幸。” 朱棣故作淡定,挥挥衣袖让百官平身,嘴上谦虚地说:“祥瑞现世都是太·祖皇帝和各位大臣的功劳……” - “呵。”朱元璋看着光屏上朱棣强压嘴角,竭力抑制笑容的样子,冷笑一声:“要么别笑,要么就笑出声。” 朱棣没说话,脚尖在地上跺了几下:不愧是我!祥瑞都出来了! 另一时空中。 嬴政打量着“麒麟”:这神兽会不会是在海外仙岛找到的? 他还在思索,江夏的话就打破了他的幻想。 【当然,麒麟什么的当然是不存在的啦,其实就是咱们经常在动物园里看见的长颈鹿。】 朱棣:……上一句话撤回。 朱棣以为接下来还会听到江夏继续吹他的功绩,可是江夏却转了话头。 【郑和下西洋固然伟大,但在现在的我们来看,总是难免有些遗憾的。】 一句话,让郑和的心高高悬起。 郑和心中一紧:哪里遗憾? 难道是去的国家不够多? 还是带回来的稀奇物件不够多? - 【郑和船队到达的最远的地方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这是历史课上的知识点,我到现在都还记得。】 一幅地图出现在众人眼前。 这是一幅局部地图,地图最左是非洲,最右为朝鲜半岛,欧亚大陆占据地图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则是印度洋。 江夏用不同颜色的虚线标注出郑和七次航行的路线,他到过的地方在地图上由灰色变为蓝色。 【而每次提到郑和下西洋,我的历史老师总会补上一句——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远航早了近百年。】 【然后我们全班就会齐齐叹息一声:“明明一直都是我们领先啊……”】 【明明都是伟大的航海家,他们都有着波澜壮阔的海上征途,为什么郑和的知名度比哥伦布低?为什么两人的航海会带给两个国家完全不同的结果?】 像是有人在刚才那张局部地图上划拉了一下,原本占据大半个光屏的印度洋突然变小,太平洋成为地图上新的主角。 而在太平洋的东侧出现了一片广阔的大陆。 至此,整张世界地图完完整整、毫无保留地呈现在各朝各代人的眼前。 那片大陆是灰色的,灰色象征的是郑和从未到过的地方,也象征着—— 那是一片从未有人探索过的地方。 - 嬴政呼吸一窒,他难得有些失态,不由自主地起身走近光屏。 原来,天下这么大。 他知道海外或许会有大秦人未曾到达过的地方,但他没想过在大秦以西、隔着一片汪洋、与大秦遥遥相望的竟是如此宽广的土地。 可惜…… 嬴政眸光一暗,依照大秦现在的造船技术,他们的船只怕是还没到这所谓的太平洋的一半就得散架。 造船…… 嬴政突然想起来,他已经很久没有听到墨家的消息了。 这次得见宝船,依着墨家人的性子应该会耐不住手痒,估计过段时间就会冒头。 嬴政看向一旁正在完善郑和宝船图的侍从,心下微定:迟早有一天,大秦能够造出能够远渡的船。 届时,目光所及,皆为大秦。 - 【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两人航海的目的不同吧。郑和下西洋是奉朱棣之命前去番国宣扬国威,所以他的目的地很明确,就是海外已知的番国,而哥伦布出海是为了开辟一条欧洲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说起来,我以前答历史题,问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第一个答的就是指南针的传入。】 【对,咱们华夏的四大发明之一再次促进了西方的发展。】 【既然是开辟,那他就不像郑和那样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或许是他们的上帝保佑,又或者是哥伦布是个超级大欧皇,误打误撞之下,他竟然发现了一片新大陆,也就是美洲大陆。】 一条红色的虚线从西班牙出发,穿过大西洋,到达南美洲。 【后面的事咱们都知道了,西方殖民扩张,从殖民地掠夺大量金银……】 【西方飞速发展,慢慢拉近与东方的差距,甚至到了后来赶超东方,把手伸到咱们华夏身上。】 【那么我们做个假设,不考虑任何因素,只是假如,假如郑和比哥伦布更早发现新大陆会怎样?】 所有人的心都随着江夏口中的假设而飘起来。 大明船队飘洋过海来到一片陌生的大陆。 这里的人和他们从前见到过的番国百姓长得很不一样,他们语言不通只能通过手语交流。 【仅代表个人,我认为大明不会像西方人那样奴役美洲的原住民印第安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古往今来,我们华夏崇尚的就是一个“仁”字。在近代以前,咱们华夏一直都是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可是我们从未仗着国力强盛欺负其他国家。】 【相反,我们一直都是一个开放包容、以和为贵的国家。譬如唐朝繁荣强大,无数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华夏学习,我们没有藏私,倾囊相授。譬如明朝,即使想让这些外邦来朝贡,也是多以赏赐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