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殿就被荒废了。
曾经宽敞的院子早已杂草丛生,毫无落脚之地;即使入了冬,枯黄的藤蔓仍倔强地攀附在殿中各处,自下而上,不见曾经的一砖一瓦。
即使是加派宫人清理,也需要好几日才能恢复到曾经东宫的样貌。更何况以卫芸的性子,想必也是在头疼如何清理吧。
李恢环顾四周:“这里只有您一个人?”
卫芸拨开碍事的枯藤,轻描淡写地应了声:“挺好的,清净。”
“曾经太子府的人呢?”瞧她毫不在意,李恢有些心急,“竹英呢?总该有人侍候您吧。”
卫芸道:“你觉得陛下为什么让我搬回东宫?”
一针见血。
李贤昀不是没计划过最坏的打算。同样的,卫芸早在皇帝派李贤昀出征时,就预感到会有今日的场面。
他们千方百计将卫芸“坑”入宫,却不派人侍奉,目的已经显而易见——卫芸回东宫,不是以太子妃的身份,而是以“人质”的身份。
除去太子妃这层华丽外壳,她和阶下囚别无二致。
太子为国出战,反而将太子妃软禁于宫中,说来说去,还是皇帝不放心。
被软禁的日子里,人人都对东宫避而远之,卫芸无处可去,常去听宫中的老太监老嬷嬷们谈从前的太子,讲以前的东宫。
一来二去,东宫的传闻听了不少。
结合现代所学,卫芸总结出一点:太子不受待见,深究其原因,无非就是权势太大,引得皇帝忌惮。
皇后和太子的事不过是个人尽皆知的借口。他们青梅竹马,有什么情史都抵不过命运无情。
任凭谁都知道,一个是入宫的嫔妃,另一个是太子,从身份上二人就再无可能。
可看着二人长大的皇帝还是将太子逐出了东宫。
没别的意思,就是看不惯太子。
显然太子也觉察到了这一点,闹了两天便安静收拾包袱滚去了凉城,一呆就是好几年。
若非后面那些事,以李贤昀的身体素质,很有可能在凉城郁郁而终。
卫芸始终想不通:既然皇帝不喜李贤昀,又为何保留他太子的身位。近些年太子无所成就,声誉并不好,而皇帝膝下品行兼优的皇子众多,若是重点培养提拔,排除大臣众议,扶持新太子即位只是时间问题。
这太子之位,就非李贤昀不可吗?
正所谓当局者迷,卫芸就算能凭借原主的记忆推测出未来,也解不开这盘多人经手的死局。
她现在能做的,只是顺应变化,排除不利,一步步试探破局之道。
“近些日子他们不会对我怎么样,你大可放心。”卫芸安抚道,“我把你叫来,主要是想问问你太子的消息。”
“这……”
卫芸没有难为他的意思,接着自己的话说:“方才皇后娘娘的话你也听见了,年凭我不在乎,最重要的是太子。一国太子总不能不明不白的失踪,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这是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李恢望着面前坚定的太子妃,原本慌乱的心神就像吃了定心丸,找到了目标,自然心安。
李恢抱拳作揖:“臣谨遵太子妃教诲。”
卫芸在宫中不方便参与政事,李恢听从卫芸的计谋,上书向皇帝请求派兵前往壅州平叛。
某天下了早朝,李恢避开众人,前往东宫陈述上书一事。
卫芸手持李恢捎来的镰刀,一边研究怎么割草省事,一边听着李恢讲朝中大臣如何互骂,听得尽兴,草也不割了,捂着肚子哈哈大笑。
“这文老头还挺有才,”卫芸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改天我去向文丞相请教如何引经据典的骂人。”
李恢笑不出来,无奈道:“太子妃,接下来该如何?”
“如何?圣上派谁去都一样。”卫芸从草丛中站起,拍拍身上的尘土,语调轻松,“不都是太子殿下需要的援兵吗?”
只要能达到目的地,何必在乎走的是直路还是弯路呢。
卫芸剪了两下草就念叨腰疼,于是顺理成章的回房休息了,只剩李恢定定地在院子里站了很久。
好半晌,李恢后知后觉地倒吸了一口凉气。
比起李贤昀的快刀斩乱麻,卫芸的攻心之术最为狠戾。
表面和你交好,实际上等到每况愈下,奄奄一息之时,你仍不会想到从与她接触的一瞬间,就已经沾染剧毒。
毒入骨髓,还能让人对她毫无怀疑,她是天才的攻心者,天生的谋略家。
若非女儿身,以她的才智,定是载入史册的一代名相吧。
李恢惋惜地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