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书堂(1 / 3)

顺泽十一年,初夏,太子李贤昀奉旨凯旋,车入邶封,百姓夹道相迎。

殊不知,车厢里空无一人。

真正的主人早已混入人群中。

斗笠之下,一双幽深的眸子与队伍里为首的人快速交换了视线,随后再次隐没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

人们浑然不觉,一个个伸长脖子,张望车马内部,欲一睹天颜。

正是人声鼎沸时,不知谁挑起了头,大喝:“有刺客!”

喧嚣暂歇,不过须臾,人头耸动,一声声惊呼排山倒海似的袭来,百姓四散开来,乱作一团。

拥挤的人流中,杜若衡一手勒住缰绳,控制慌乱的马匹,另一手握紧剑柄,望向朝此处奔来的几股黑流,对后面的士兵喊道:“保护太子!”

身披铁甲的官兵手持利刃,护拥于车驾四周,怒目圆睁,准备与行刺者决一死战。

行刺者们个个面带银灰色面具,手持短刃,从四面八方袭来,很快与官兵们缠斗在一起。

事先受了太子的密令,杜若衡并未带所有的将士归京,如今实属寡不敌众。

况且刺客行动敏捷,很快便占了上风,踏着尸首,逐渐逼近太子所在的车厢。

杜若衡被几人缠住,一时脱不开身,眼睁睁望着那群人逼近车厢,一个个虎视眈眈,蠢蠢欲动。

砰!

长剑穿透厚重的木板,刺入车厢。

面具下的眼充血,瞪得浑圆,刺客低头看着胸口的白刃,再没能抬起头。

李贤昀抽出剑,黑色的官服瞬间染上一簇血红色的花。

手起刀落,脚下多了几具尚有余温的尸体。

“保护太子殿下!”

城门附近的官兵及时赶到,立于李贤昀身旁。

为首的人见势不妙,急忙下令撤离。

“追!活要见人死要见尸。”领兵救驾的人身着靛青官服,看样子是朝廷中人。

李贤昀无心理他,接过杜若衡奉上的手帕,擦净脸上的血渍。

“殿下,这伙人来历不明,回去后臣定当彻查。”

李贤昀瞥他一眼,意味不明,转而将脏污的手帕交还于他:“此事交给东厂和大理寺办去便是,就不劳杜将军费心了。”

不知是不是错觉,杜若衡总觉太子对他似有所疏远。可他们近些天并无过多交谈,何来的得罪?

莫非是太子妃的死……

李贤昀跨上了马,在前方领路。

杜若衡迟钝地上马,跟在后面,心情顿然坠入谷底。

看着前方太子孤寂的背影,杜若衡长呼一口气。

他何尝不知失去的滋味?

犹忆往昔,他只是一个从敌营侥幸逃生的小兵,苟延残喘,心惊胆战,在山林中寻求生路。

在濒临死亡的一瞬,他寻到竹林深处的一户人家,顾不得敲门,饿虎扑食般扑入院落,重重跌倒在地。

“你醒了?”

那时的她尚年幼,干起活来却显出不属于她这个年纪的干练。她前前后后地忙碌着,为他端水送饭,上药包扎。

不问他从何而来,也不管他从哪里去,只是平平淡淡地照顾伤员。

这样一来,杜若衡反而良心不安。

翌日她再来时,杜若衡忍不住问道:“你就不怕我不怀好意,取你性命?”

她愣了下,迟疑道:“或许……你打不过我。”

杜若衡恼羞成怒:“你怎能小瞧人?”

动作太大,牵扯到了伤口,杜若衡疼得倒吸一口凉气,瞬间消了气焰。

她笑笑:“这草药难得,若因此致使伤口开裂,你定要吃些苦头了。”

话落,她将饭菜置于一旁,收拾了药箱,转身离开,留杜若衡一人生着不知哪里来的闷气。

又过了些时日,杜若衡恢复如初,本欲离开,但念着她近些天的照料,还是选择留下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补偿她。

听闻杜若衡徘徊不去的缘由,她托腮思索片刻,指了指院落一角装满柴火的背篓,言简意赅道:“你背上,且随我来。”

杜若衡满腹疑惑地背上背篓。背篓不算轻,对于大病初愈的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

杜若衡随她出了门,沿着山路慢慢走下山,七拐八绕,把杜若衡的精力耗去了大半。

“你还好吗?”她好心慢了些脚步,回头望向他,“要不然就让我来背吧?”

“你?”杜若衡喘着粗气,打量着她削薄的脊背,被她逗乐了,“你怎能行?”

卫芸不语,自顾自卸下他肩上的重担,扛在了自己的肩上。

在杜若衡惊愕的目光中,健步如飞地向前迈去,泥泞的小路走得宛若平地,眨眼间便走出了几丈远。

杜若衡回过神,踉跄着跟上她的步伐。

为了掩饰尴尬,杜若衡干咳一声,说道:“我还不知姑娘芳名。”

她灵活绕开泥泞,头也不回地说道:“无姓,唤我阿芸便是。”

杜若衡:“天上的云?”

她忍俊不禁:“自是仲冬之月初生的芸。”①

杜若衡还在拨弄肚子里可怜的墨水,阿芸已经停下了脚步。

杜若衡抬头一看,只是很普通的茅草房而已。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②

还未进门,带有稚气的朗诵声穿过门板阻隔,回荡在院落中。

“是《诗经》里的诗句?”杜若衡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