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到如此程度,张居正一脸愁苦之色,但依旧不愿开口。
高仪心里暗暗叹气,张居正沉稳谨慎,防备心极重,为官之道,无可厚非,只是这样也将自己与他人远远拉开,容易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现在他位居高位,身边围绕一群人,看似热闹,可一旦失势,定然无人真诚相助。
想了想,主动开口问:“可是王大臣身份敏.感,使你投鼠忌器?”
张居正大惊,脱口而出:“你从何处得知?”
这件事冯保应该只告诉过他。
“猜测已而。”
张居正自然不信,盯着高仪,道:“你似乎料定我有难言之隐才放任东厂审理?”
从进了书房,所有话术都是往这个方向引导。
“历朝历代,刺杀皇帝都是滔天大罪。你与高阁老虽各自为政,但以你秉性,绝不可能无缘无故主动对高阁老赶尽杀绝。”
高仪还是在回避问题,张居正如何看不出来,他不愿透露,再纠结也无意义。
深深吸了口气,道:“是我看走眼了。”
这一句话,一语双关。
高仪是高拱和张居正两方博弈后推上来做内阁大学士的,许多人都认为高仪是捡了个大便宜,是张高两位阁老的傀儡,此是其一。
高仪能如此敏锐,不论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还是背后有高人指点,只能说明高仪这人有过人之处,比所有人以为的都要有能力、有智慧得多,此为其二。
“张阁老见微知著,仪自惭形秽。”
相互恭维后,高仪继续道:“看来王大臣这人来历是个大问题。”
见他十分确定,张居正无意再隐瞒下去,道:“王大臣,本名章龙,原是戚继光的兵。”
高仪一惊,“蓟辽总兵戚继光?”
“不错。”张居正咬牙道:“不知冯保那小人从何处寻来这人,万一他身份败露,会牵连戚继光。”
这便是冯保阴险之处。
一方面让人行刺小皇帝万历,成功与否并不重要。
成功了,还有一个璐王可以继承皇位,慈圣皇太后也许还会记他一功。
失败了,小皇帝万历必然震怒,追查幕后指使之人。
总之,咬死高拱便成功了第一步。
另一方面刺客找了位身份敏.感特殊之人,又使得张居正因私人关心和害怕引起边防大乱,而不得不站在他这一边。
自古以来,兵权是帝王最为忌惮的,最能拨动上位者敏感神经。
“戚继光镇守边防,把守国门,北方蛮子不敢妄动,京师安全才能确保。若他牵连进来,后果不敢设想啊!”
张居正一字一句尽是痛心和无奈。
论亲疏,戚继光算得上是他一派的人,而高拱却是他的政敌。
论大局,在他眼中,比起边防安定,牺牲高拱算不得什么。
高仪:“此等大事,你为何不禀报皇上?”
张居正一顿,“禀报皇上?”
“皇上英明,虽年幼但并不是滥杀无辜之人,他难道会不分青红皂白便给戚继光治罪吗?”
至于为何?原因张居正心里明白,高仪也明白。
张居正思绪平复,道:“你对皇上倒是十分有信心。”
“是你太小看皇上了。”高仪意味深长,“他虽年幼,却洞若观火,胸怀天下,目光长远,绝不是庸君,更不是昏君。”
张居正不作评价,反问:“这便是你不再藏拙的原因?”
高仪脸上毫无愧疚,理直气壮道:“明君可遇不可求。我也不是从一开始便是饱食终日的人。”
张居正笑了起来。
最后,高仪说明来意:“明日我便会上疏请求皇上让锦衣卫介入,希望张阁老不要再反对。”
张居正:“罢了。姑且信你一次。真的牵连了戚继光,我也死谏一回。”
高仪无奈摇了摇头,这个张居正对小皇帝万历可真没信心。
翌日,养病的大学士高仪、史部尚书杨博、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礼等人上奏要求锦衣卫与东厂一同办案,务必秉公办理、查清事实,给大明臣子一个交代。
内阁大学士张居正票拟,小皇帝万历亲自朱批,着锦衣卫指挥使朱希孝作为此次案件主审,东厂总督冯保为辅审,限期十日。
事情虽然脱离冯保预料,但他并未将朱希孝放在心上,他许诺给王大臣的好处足够他死咬高拱不放。更何况,一个毫无阅历的世家子弟,全靠祖上蒙荫。
朱希孝去提审前,朱翊钧嘱咐:“你可以先让王大臣辨认那三个仆人。”
“他不认识他们?”朱希孝反应过来,他正在烦恼如何入手,没想到皇上提供了这么好的思路。
朱翊钧:“可以一试。”
朱翊钧也不确定,当时在人身兔子头直播间看到的影视片段是这样的。
他之所以不敢完全肯定,是因为直播间播放的影视片段,呈现出王大臣行刺事件是张居正和冯保一同策划的。
但他让高仪去试探过,张居正并未参与,他是入了冯保的圈套,不得不站到冯保那一边。
王大臣口口声声说是高拱家仆指使他,还能够十分顺畅将名字说出来,说出来的三个名字皆是高拱身边亲近的仆人。
朱希孝于是让他从十几个关押的犯人中选出他口中与他联络的人。
结果不出所料,经过几次辨认,他胡乱指出三个人,没有一个是高拱家仆人。
知道自己指认错误,王大臣终于有些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