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大附近有一家茶馆,名叫半山茗,茶馆清雅,仿的是北城老茶馆的格局构造。
但不闹腾,前厅每日有一曲黄梅戏,定时定点,过期不候。
二楼都是回廊包间,可供议事煮茶,无限续水。
后厨提供精致茶点与特定的清淡小炒。
淮县其实也有很多茶馆,不过淮县的茶馆更讲究“江湖气”,没有精致的装潢,茶客们神侃穷聊,几壶茶水能从早喝到晚。
沈荼之所以知道这么个地方,还是要从室友身上说起。
林子大一生日那一回决定潇洒一把,拉着她跟梅梅过来附庸风雅。
走到茶馆外,一副“欲把西湖比西子,且将新火试新茶”的对联就让她纠结了好一会,几乎出现记忆误差。
品了两壶茶后,几个刚成年没多久的小女生终于咂摸出一点别样的意趣,连说这对子对得真好。
沈荼不是没喝过好茶,淮县是产茶区,即便明前茶再不舍得自用,多少也喝过一些。
但那一天沈荼喝着这里的明前茶,仿佛有雪香。
沁人心脾的清新感。
半山茗离江大并不远,至少比沈荼接到的所有家教工作都要近。
听说是个爱茶的爷爷退休后办的,不要求茶馆盈利多少,能够收支平衡活下去就好。
而之所以说起这个,是因为这家茶馆最近又开始招兼职了。
沈荼大一的时候就来这里面试过,兼职待遇还不错,人际关系也不复杂。
来往都是一些大学老师、大学生还有少数商业洽谈。
在这里茶桌文化替代了酒桌文化,少了些乌烟瘴气的事,算是个清净地。
只是兼职的要求不算低,需要熟知相关茶叶知识,听说比正式招的聘要求还要高几个档次。
因为正式招聘会有试用期,还会进行培训。
兼职人员除了需要有相应的知识外,还需要随机应变能力。
沈荼当时是很有信心的,她毕竟来自产茶区,从小与茶为伍。
茶馆的要求足够刷掉一批想要来求兼职但是对茶文化一窍不通的大学生,剩下一批或许会提前了解一点,并运用十年寒窗苦读出来的能力死记硬背下来一部分茶学知识。
但面试还有一轮的关键在于要将书本上的文字与实物及操作对上。
总之那一场面试下来,只有五个人通过了,沈荼在第六名。
她一度很纳闷。
后来知道,通过的五个人都是为了给自己攒实习经验的茶学专业的学生。
并且当初去面试的人也多是茶学专业的学生。
而他们这些没有面试成功的人获得了100块的补贴。
挺大方的,给一个人补偿100块很容易,但是给一群人补偿,大约能表明这里的福利待遇不差。
正因如此,沈荼才想着再来这家茶馆试一试。
她这学期目前只有陆小刀一份家教兼职。
陆小刀上学期期末考试排名直升年级第一,陆小刀妈妈给她包了一个红包,并且希望她接下来这两年都能好好带陆小刀。
她妈蛋糕店的人流量怎么样,沈荼没问过。
因为蛋糕店开在市区,离江大比较远,她只去过三回。
沈荼没做过生意,但是她琢磨着蛋糕店起步还不到半年,流水应该没多少。
所以她妈给她转的生活费她暂时不想动,如果蛋糕店生意好,这个钱以后就用来还她的助学贷款。
如果蛋糕店开得不好,那就当做是妈妈暂时存在她这里的。
在许家生活,手里还是有点闲钱才行。
许博文是个资深律师,深层意思就是这人是个老狐狸,沈荼想着还是得留个心眼。
万一哪一天两人过不下去了,许博文坑她妈怎么办。
图书馆的兼职报酬不算高,这学期也不好排班,所以沈荼打算辞掉。
真计算起来,在茶馆兼职的时薪要比算上前期准备与往返路程的大部分家教兼职都要好。
***
一回生两回熟。
沈荼拿着兼职报名表来到了半山茗。
第一轮是笔试,有关于茶学的书面知识,这一次她提前借了学校茶学专业的PPT临时抱了回佛脚。
加上上年度考的几个点她都还有印象,这一轮她的手感很好。
第二轮是辨认茶叶,沈荼在茶厂打了快十年假期工,很多茶叶只要一闻一看就能知道是何品种。
除非是特别名贵的,镇上的茶厂不会产制高端茶。
村子里的高端手工茶只有绿茶跟白茶,譬如雀舌跟毛尖,寿眉跟银针。
沈荼在茶上说不上见多识广,但根据各种表征都能大体猜测出来。
绿茶不发酵叶色偏绿;红茶全发酵汤底发红;青茶半发酵绿叶红镶边;黑茶后发酵叶片多为成熟毛茶;黄茶轻发酵黄叶黄汤;白茶微发酵身披白毫。
现在还有花茶也非常受大众欢迎,搁古代那会儿叫香片。
余下细化的区分,沈荼就不敢说自己全都见过了,雀舌与毛尖或许好区分,但紫阳毛尖与都匀毛尖要如何区分沈荼就不知道。
不过依照上一年的经验来看,这一轮面试不会考得这么细。
果然,在沈荼对着一杯滇红落下最后一笔后,两位面试官饶有兴致地对视一眼。
又仔细看了看沈荼的报名表。
半山茗离大学城很近,过去几年几乎是茶学专业轮流来兼职实习的地方。
加上这个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