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穆川故去,穆晋安私自出京远赴西北,再到屡立战功,西北军上下为他请封,迫于鞑靼对永宁边关虎视眈眈,他也只得暂且顺了他们的意,封了个昭毅将军。
他知晓穆家的家国大义,更知晓西北军在永宁百姓心中的份量,即使当初白青冉对他百般不敬,他也没有半分斥责,反而保留她大都督夫人的诰命,如此百姓无话说,朝野称颂他体恤将士,就连西北军也没有生出什么不臣之心。
后来白青冉自困将军府,更是合了他的心意,以此牵制穆晋安,西北军也方能安安稳稳地守住永宁的整个西北边境。
这样的平衡他一直都不愿打破。
他的身子如何他心里有数,储为空悬,但禁卫军和京师大营尚且在他掌握之中,若是西北军回朝,瑞王或是怀王稍有异心,起兵逼他退位,到那时朝野动荡,皇帝的宝座可当真就要易主了。
瑞王也就罢了,他最为担心的是怀王。
这个儿子...
想到此不免掩唇虚咳了两声,“蒲卿,朕知晓你的意思,可是穆晋安已掌西北军许久,满朝上下谁敢去夺了他的兵权?圣旨之下,你又怎知他不会像他母亲当年那样抗旨不遵,若是逼得急了,便会惹来滔天大祸,到那时,朕和众卿家又该如何自处?”
蒲明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但靖康帝如此直白的说出来还是让下首的几人微微侧目。
皇帝,到底是老了。
许多事情脱离了掌控便会生出畏惧之心,转而寻求万全之法。
蒲明起身答道:“陛下,此事说来也不难。”
靖康帝撑着手臂看他,“嗯?蒲卿可有良策?”
“陛下担心大胜之师回朝,夺了兵权会让西北军上下不安,但如果新的将领是储君麾下之人,那西北军上下只会觉得天家依旧信任他们,到那时,再许穆晋安一官半职仍然委以重用,昭示朝廷体恤之情,臣想西北军必会明白陛下的苦心,如此再徐徐图之,待时机成熟更换掉营中老将便是轻而易举的事。”
“至于这事谁去说更为妥当,臣想没有比诚阳侯世子更为合适的人了。”
杀人诛心,竟是让安启辙这位昭毅将军的未来岳父去颁下旨意。
靖康帝不言,只是往龙椅上一靠,手里掐着不知名的法诀。
好半晌才道:“说来说去,蒲卿是想逼朕早立太子!”
话语声不重,却让在场的众人背后无端起了冷汗。
蒲明往前跨一步,高呼一声‘陛下’,似要掏出满腔忠君之心给高高在上的靖康帝看,“臣不敢,只是储君之位关乎国本,久久不决便会生出无穷无尽的祸端,如今西北安宁,天下归一,何不早早定下这储君之位,免得祸起萧墙,宫闱生乱。”
此言一出,背后还跪着的几人忙跪行几步,纷纷进言,劝靖康帝早做决断,定下储君人选。
如此国祚绵延,四方皆安。
说到此,西北军归朝一事反而无关紧要。
只要储君之位定了,西北军归朝自然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靖康帝看着下首的众人,头一次生出疲倦之感,多年的周旋,君臣平衡之道有一日也会让他如此厌倦。
是了。
他老了,这些臣子自然要择选下一个。
“那你们说说,瑞王和怀王,谁堪大任?”
蒲明拱手答道:“要说年轻有为,智勇双全,又心思缜密,臣觉得怀王堪当大任。”
靖康帝抿唇不说话,只望着余下的几人,“诸卿以为如何?”
“臣与阁老意见不同,怀王虽年轻有为,但若论纯孝之心,忠君之心还是瑞王更妥。”
此言一出,其余几人都随声附和,推举瑞王。
蒲明像是见鬼一样回头看着这几位。
陛下多疑,若他们都举荐怀王,只会让靖康帝疑心怀王是否有不臣之心,结党营私与内阁和朝中官员勾结。
他们平日里以他马首是瞻,之前都说好了举荐怀王,如今怎会换了瑞王。
靖康帝哈哈一笑,“蒲卿,你执掌内阁多年,与下面之人的想法却是迥异,这储君之事暂且先放放,等你们意见一致时再与朕商讨不迟。”
蒲明还想说什么,被靖康帝一甩手拦了回去。
“朕也乏了,今日议事先到此吧。至于西北军归朝一事...既然他们想回来,朕便下一道旨意让尔等回朝听封,至于后面的事,诸位卿家再想想,可还有什么两全之法。”
说完转身往大崇殿内殿去了。
众人躬身告退,只有蒲明一人呆呆地站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