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女生耽美>敛臣> 堪回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堪回首(1 / 2)

谢枝并没有找自家的车夫,而是又在路上雇了一辆,径自出城去了。她同李承玉说自己要去爬山,确也不假。

飞鹜山离这几日谢枝常去的马场并不远,这时节,正是草木郁郁葱葱,山花烂漫的时候。为防泄露踪迹,她在离梅山还有段路程时就下了马车。待走了约两里路,她便认出了山脚处那个站得直挺的身影,正拄着一根竹杖,如立在山岩中的松柏一般,虽干瘦却仿佛巍峨不可撼动。

谢枝有种欣喜起来,匆匆小跑到他面前,先朝着他端端正正地行了个弟子礼,才有点自愧地开口道:“老师可是久等了?我出门不小心耽搁了会儿。”

裴牧居一手拄着杖,一手捻了捻自己有些稀疏的胡须,饱含慈爱的目光仔细打量了她几眼,才笑着摇摇头:“是我来得早了,我上了年纪,本就睡不了几个时辰,干脆早些起身来了。咱们先往上走吧。”

“好!”

此时晓色依稀,林中仍有晨雾弥漫,湿漉漉的气息沾染着林木萌芽的青涩。这儿确实没什么人,一时只有落叶被踩碎的嘎吱声和风打残叶的簌簌声。谢枝微微落后裴牧居半个身位,默不作声地陪着他一道往山上走去。

裴牧居开口道,“阿枝,你特意让阿归传信于我,可是出了什么事?莫非是李家的人欺负了你?”

听他难得语带戾气,谢枝吓了一跳,忙摆摆手:“没有这样的事,老师,我在相府一切都好。我想见您,是为了……为了一桩旧事。”

“旧事?”

谢枝踩着脚下的石阶,轻轻道:“老师,小时候周围的孩子知道我是谢有乔的孙女,就总是指着我的鼻子骂我,或者就是暗地里嘲笑我。我那时候,很想他们喜欢我,很想能和他们一起玩儿,所以……我就附和着他们一起骂我的祖父。我记得……那是老师你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责骂我。”

裴牧居没料到她突然提起这件陈年往事来,静默了半晌,才道:“那时你还是个孩子,我不应该对你生那么大的气。”

“老师,我不是这个意思。”谢枝很是有些惭愧地挠了挠自己的脸颊,“我是想,虽然这么多年来有那么多人指责我祖父是个奸佞贪婪之辈,但是我看得出来,老师您……其实一直在维护他。我只是很想知道,在您眼里,我祖父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裴牧居忽然止步不前,那双历经沧桑却仍旧明亮的眼睛,此刻正晦涩不明地看着谢枝,似乎既有痛楚,又有无奈。

“老师……”

裴牧居嘴唇颤动了几下,才如释重负般吐出话来:“阿枝,转眼你已是二八之岁,有些事情……或许也到了告诉你的时候。”

他四下看了看,找了块平坦的大石坐下,攥起自己的袖子擦了擦另一边的晨露,叫谢枝也一同坐着。

“阿枝,但是你要记住,很多事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放在自己心里,你今日听到,千万莫要告诉旁人。”

谢枝看他神色难得如此肃然而悲恸,心神俱凛,亦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

裴牧居这才开口道:“你也知道,裴谢两家本是世交,我和你祖父又年岁相仿,自然是总角之交。只是我喜读经传诗书,但你祖父却只爱舞刀弄剑,且打小便很是好动顽劣,没少受家中长辈管教。虽如此,但你祖父却有一副侠肝义胆,总是微服出游四方,见到被欺凌者便拔刀相助,见到困厄者则解囊相待。

“比起你祖父的随性洒脱,那时我不过只是个整日待在家中的书呆。日子本可这般消磨过去,但就在先帝刚登基的那一年,北方突厥趁着朝中动荡,边境兵力空虚,悍然出兵,连下七十余城,直逼皇城外。”

谢枝之前在赵彧给的那匣文书中看到过此事,但此时听裴牧居转述,她还是不由得紧张得屏气息声,一颗心高高地悬起。

“彼时朝中名将凋零,皆为败军之将,先帝甚至已经命人准备移都一事。正在此时,你祖父自愿立下军令状,领兵出征,若有败绩,愿以项上人头来告罪。先帝想了一夜后,最终还是同意了此事。须知那时已是江山风雨飘摇之际,将最后的大军交给一个初出茅庐的白衣少年,先帝那一夜心中的煎熬,恐怕他人都难以想见。

“没想到你祖父这一去,便是整整二十六年。崇年五年,突厥人被一路赶回关外,你祖父也就此留在边关镇守,一路晋升至总督之位,唯有三年一次的述职才得以回一次京,就连年关都是待在清苦的边境之地过的。”

看着裴牧居陷于缅怀之中,神思渺远,谢枝一时竟也不知该说些什么是好。

裴牧居沉凝的目光看着她,说道:“阿枝,这就是你祖父的故事。自崇宁元年他率军出京后,我和他便几乎只有书信往来了。现在,我要和你讲另外一个人的故事,这个人叫李邈,是李渡的亲弟弟。”

谢枝双瞳颤抖,这个名字对她来说很陌生,但是……“可是李伏清的父亲?”

裴牧居点点头,说道:“没错,他有两个孩子,后来都中了进士,一个入了翰林院,便是李伏清,另一个被外放为官,名为李长风。不过我要说的事,发生在更早之前。他虽是李渡的弟弟,但却完全不认同李渡的所为,所以兄弟二人很早便分道扬镳,他也被逐出了李家。”

谢枝这才明白——自己当日嫁进李家时,为何余婆婆待李伏清的态度那般轻慢,原来还有上一辈的渊源。

“那时我与李邈同为翰林院中的庶吉士,我虽年长他数十岁,但交情却也十分深厚。后来他被委任为三司副使,而我不擅政务,只通经义,便入了东宫,为太子殿下授书。

“崇宁二十五年的冬天,当时的皇后,也就是如今的太后,带着太子殿下前往梅山行宫,我和李邈都随侍在侧。没想到,就是这一趟出了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