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的消息是,祝大回家长住了。并且要在家里吃饭,饭钱就在欠他的费用里扣。为此,祝乐不得不再去一趟镇上,多买些油盐酱醋还有粮食。
镇里的外地人更多了,粮食的价格也涨了,祝小妹买了一床棉被,东西买得多,花了一文钱搭三叔的牛车回家。
祝大回到家里,除了早晚吃饭,也是在村里溜达。祝家原本有两亩田,后来被祝大卖了做赌资。村里溜达的祝大也闲不下来,手上没钱,就和一帮岁数大的大爷们在村口的老槐树下赌黄豆。祝小妹看了撇嘴,这个爱好真是,不拘大小,都能赌。
祝三弟哭唧唧地过来生火:“二姐,我藏的铜钱被爹偷走了,他不还我!”
祝大正好背着手踱步回来,听到儿子的话,老脸一红,怒道:“什么偷?你还要我养着,哪里来的钱?”
祝三弟哭得更大声了:“那是我养鸡和写字赚的钱,爹,我攒了两个月才攒起来的钱!”
祝大面色不好看,侧头对祝小妹说道:“小小年纪要什么钱,小妹,以后他挣的钱你都给我。”
说话的是他爹,祝三弟听了,无计奈何。
祝乐看他小小的脸上像大人一样失落,对祝大一脸讥笑说道:“那可不成,我的银钱,三弟能挣到是他自己的本事。叔,你现在可是吃白吃的。三弟凭本事能自己挣钱了,你这么多年可没有拿过银钱回家?你的赌资可是我和娘给你的,也是我们两人养着你。”
祝大想想还真是,梗着脖子说道:“那又怎么样?一家人就不该说两家话!”
“是不怎么样,你先将门口的鸡笼修好再说!”
祝大这几日回家,每日都有鸡蛋吃,倒也不推辞,“那我去修了,你可不能再说我什么事情都不做了。”
祝乐看他出去了,想着祝大还是有好处的,就是不管嘴上怎么样说,从来不动手打人。
晚饭吃的白米饭,配一些蒸菜,一锅出。祝乐懒得煮,祝大也不挑剔,据祝乐观察,即使没有菜,祝大也能吃下去。这人,对吃可真是不挑剔,一心只扑在赌博上。
到了有一月,祝大问小妹要债,“这个月要还的一两银子被你吃光了。”
祝大惊诧,没觉得自己吃什么啊?
“米饭和菜一顿算你十文,一天三十文,一月九百文;除此以外还有你穿的鞋袜衣服,用的柴火。”祝小妹给他算账,“还没有算你偷拿出去赌博的黄豆……”
祝大说道:“我可以吃糙米饭,不要菜,简单一些,你能不能一天给我算十文钱?”
祝小妹道:“不行,我难道还要单独给你做糙米饭吗?单独做的话,你请个丫鬟,管吃管穿不说你一月至少还要给一两银子呢。”
祝大抖了一下,能怎么样?他能反抗吗?灶间的燥火棍打在身上是疼的。他没想到这个养女打起人来那么的狠,偏偏还柔柔弱弱的,说出去谁会信?连和他一起赌黄豆的王大爷都说他最近胖了,穿的衣服鞋袜光鲜了,养女对他好,把他照顾得不错,直白地表示了羡慕,还问他当初是在哪里捡到小妹的,他也想去碰碰运气。
他的痛,说出去谁知道?哦,还是有证人的。儿子看见小妹打他了吧,但是儿子现在和那母夜叉就是一伙的,小妹打他的时候,儿子还在一旁递上粗壮的烧火棍。
唉,可是谁知道养女拿着棒子,让他洗衣服呢?说出去真没人信的,因为洗衣服的水也是养女挑回家的,一路上多少人看在眼里?他真是百口莫辩有口难言,哑巴吃黄连。
还有,家里养的鸡多,他还要做鸡笼,可是他哪里会啊?为了让老李教他编鸡笼,他硬是半月不赌了将自己仅剩的五文钱给老李买炒花生了,他好苦啊……
一个多月,祝乐找张婶卖了一些枕套给她,得了一两银子又半贯钱,去了镇上,镇上的粮价又涨了。
祝乐又买了三只母鸡养着,家里每人每天可以吃两个鸡蛋刚好。曹嫂看她又买了母鸡,也只说她勤快。毕竟家里的调料什么的都是靠这些母鸡呢。她是万万没有想到,祝家的鸡蛋每日都是进了自家的肚子里的。
街上出现了好多买儿卖女的人,背上插着一根树枝,大人神色萎靡地站在一旁,这样的人多,已经自发形成了一个人口交易的小市集了。
“女儿啊,不是你爹要狠心卖掉你,实在是你弟弟快没吃的了,他可是我们家唯一的男娃啊!”一个瘦弱的妇人边哭边给旁边的女儿插了一根稻草。
有路人经过,这些情况在小镇里每日都会上演几场,偶尔也有人买人回去给自己或是孩子,这比找媒婆说亲还便宜呢。他们看了下妇人口中长得颇为壮实女儿,再看看脸,脸上好大一块胎记。这也能卖出去?
旁边有知情的,“卖几日了,还是没有卖出去。”
现下大家喜欢买一些文文静静的,会一些绣工的,这么壮实又不好看的姑娘一顿怕是要吃不少吧?摇摇头,养不起,养不起啊!
祝小妹停下来问:“会做些什么?”
胖姑娘回答:“我会砍柴,挑水,我力气大!”
众人看到一个小姑娘在问,也停下来看,听到胖姑娘的回答,笑了:“吃得也不少吧?”
祝小妹现在一人住,想到即将到来的战乱和自己孤身一人,祝乐决定加一个助力。
“多少银子?”
胖姑娘的娘看了看祝小妹,虽然衣服没有打上补丁,但是很旧,怕要高了价格对方不买,这可是这么好几天了,第一个开口问价格的人:“三……三两?”
众人仰倒:“三两银子可以买个清秀的小娘子了。”
胖姑娘的娘道:“三两,你再给点儿粮食,再搭一个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