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行吧,李渊摸摸鼻子,讪讪了。 也没远,就不远处看李承乾,见半趴地上撅屁股,拿根小箭划来划去,嘴角忍不住抽了抽,吩咐陈道:“去给郎君准备笔墨纸砚。” 还没笔墨纸砚准备好,李承乾已经算好了,拍拍屁股站起来,拉李渊心爱的小弓,对靶子比划好一会儿,终于选准一个角度射了出去。 小箭半空划过一条弧线,还没碰靶子的边就失去力道,软绵绵地掉了下来。@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李渊嘴角一翘。 李承乾抿了抿唇,倒是没怎么失望,不让侍卫帮忙捡箭,自己噔噔噔跑过去比划一会儿,回来又撅屁股继续算。 陈连忙道:“郡王,这里有纸笔,您来这里写吧。” “好哒,”李承乾欢快地跑过去,抱笔写写画画一阵,放下笔再跑去射一箭,如此往复几次,众人惊奇地现李承乾的箭一步步接近靶子,最后一次甚至射中了,虽然射中靶子边缘,但也是巨步! 知道射箭是苦练的功夫,准头和力道全靠成千上万次练习,刚始练时找不靶是常事,即便上一箭射中了,下一箭也可能歪天边去,就是因为不够熟练。 没有人能像李承乾这样,每一箭比上一箭更好。 所有人的目光集中李承乾身上,就连李渊也忍不住李承乾身后,想看能做什么程度。 之后李承乾步就没这么明显了,虽然八成的箭能中靶,但射中靶子哪个部位就很随机,有时候距离靶心有一点点,但部分时候漂得不成样子。 这就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距,李承乾能算出命中靶心的力气和角度,但基本功不扎实,对力道把握不准、角度控制也不够精确,能保证箭某一个范围,不能精准某一个点。 即便如此也足够令人惊讶,若不为炫技,李承乾的箭术已经够用(仅限准头)。更何况还这么小,日后好好练一练,怕不是又一个圣上和秦王。 李渊看纸上那些看不懂的符号,有点回不过神:“还真有用啊?” “当然啦,我不骗人的哦!”李承乾得意地抬起下巴。 李渊问:“改变靶子位置你还能射中吗?” “重新算一下,还是可以哒。”李承乾晃了晃小胳膊,瘪嘴道,“但我今天射了好多箭,胳膊酸酸,射不动了。” 李渊随手拉过身边的陈:“让来,陈没学过箭。” 陈:“……” 陈苦脸赔笑:“劳烦郡王了。” “不麻烦哒,”李承乾也是第一次玩这个,觉得很有意思,兴致勃勃地指导陈,“你先按平时力气射一箭。” 陈小心翼翼射了一箭。 李承乾跑来跑去看了一会儿,就回桌前写写画画,身边不知不觉围了好几个人,探头看写什么东西,无一例外看不懂。 李承乾一点点给陈调整,果然陈也一次比一次好,几回过后,也能射中靶子了。且因为纪,力度控制得好,比李承乾还强一点。 陈喜:“圣上、郡王,奴才也会射箭了?” 李承乾无情地打破的幻想:“你自己不会算,能射中死靶,遇上活物就不行啦!” 陈顿时苦了一张脸。 李渊哈哈笑,教训李承乾道:“那你也该好好练习,日后遇上猎物或者敌人,总不能先掏出纸笔算一算吧?” 李承乾不服气道:“那是因为我还小,才刚始学。我长一点,学得东西更多,就可以很快心算出来啦!” “那也不如勤加练习,既可百步穿杨,又能强身健体,何必剑偏锋?” 李承乾哼哼道:“我天赋又比不上阿翁和阿耶,很难练你们那么好,肯定扬长避短吖!” 李渊一时气孙子没志气,一时又觉得暗爽,有被拍准马屁的隐约快感,底没再说李承乾。 带李承乾回去,路上问:“这个也是你书上学的?” “这个不是,我朋友那学哒!” “哦?”李渊想了想,没想起李承乾哪个朋友可能有这这本事,“哪个朋友?朕可曾见过?” 李承乾摇头:“不是唐人,阿翁见不哒!” “不是唐人?”李承乾皱眉,“莫非是突厥人?” “突厥是什么?我朋友不是突厥人,来自……额,华国。” 系统:[我非来自华国。] [知道吖,但我又不能说你来自三十世纪,二十一世纪的国家里,我最喜欢的除了唐就是华国啦!]李承乾想了想道,[说不定制造你的科学家就是华国后裔,那你也是华国子孙。]@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咦? [说这个,你比我出生晚,应该是我后辈吧?是不是该叫我——] [!]系统打断,[外人面前不神和我说话,容易被现。] 李承乾果然被转移注意力,系统悄悄松了气,这宿主真吓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