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承乾也反驳:“这好像不太行,没有带那么多人一逛街的,不过我可以好好努力,到时候带着苏琛去城门接你,这我们就可以一逛街……夸功了。” 杜荷连连点头:“那你要努力啊!” 李承乾:“你也要努力啊!” 他突然想什么,杜荷和苏琛挤挤眼:“会我送你们一礼物。” “什么礼物啊?”杜荷和苏琛很好奇。 李承乾嘻嘻一笑:“会就知道了,你们肯定会喜欢。” 杜荷和苏琛都很好奇,不由讨论猜测来,直到下一节课开始,先生进来停下来。 不过他们一时半会是知道不了了,刚开始上课没多久,宫里就来人请李承乾,说是李渊让他进宫,一参加庆功宴。 李承乾眼睛一亮:“是和堂伯他们一吗?” 来接他的还是老熟人陈和,笑着点头:“正是给赵郡王他们的庆功宴。” 杜荷顿时就羡慕了,眼巴巴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接收到他的目光,陈和:“我能带杜荷和苏琛一去吗?” 陈和还没说话,先生就轻咳一声:“大郎君,陆先生不曾允了杜郎君和苏郎君走。” 圣上叫李承乾去也就罢了,他们没办法拒绝,但也不能叫一搭两吧。 陈和也有些为难:“圣上只说请您进宫……”他也不敢随便带人进去吧。 好叭。 李承乾歉然地看向杜荷:“回来我跟你说一说。” 杜荷委屈巴巴地嗯了一声:“你去吧。” 李承乾便跟着陈和走了,还让小厮去阎立本那里交代了一声,让他把礼物做好了就送到堂给杜荷和苏琛。 他昨天刚去看过,已做差不多了,只需要最后调整打磨一下即可,今天应该可以做完,也算给杜荷一安慰。 事实上杜荷和苏琛确实在下课前收到了礼物,且非常喜欢。 李承乾随着陈和到了太极殿,就见里面热闹非常,显然已过了刚开始严肃的部,逐渐开始欢快来了。 李渊已不在上首坐着,端着酒杯和一位身材高大魁梧的年轻人说话,脸色薄红,微带醉意,一看就知道喝了不少酒。 李承乾迈进殿中,发李世也在,刚抬手和他打了招呼,就被李渊发了,冲他招招手:“承乾,来阿翁这边。” 李承乾噔噔噔跑过去,捏着小鼻子说:“阿翁喝了好多酒啊!” 李渊哈哈一笑,把酒杯交给陈进:“不喝了。”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他旁边的年轻人道:“这就是二郎的嫡长子承乾,你还没见过他吧?” “侄儿走的时候承乾侄儿还没满五岁呢,所以不曾听过。不过侄儿征战在外,也常常听到承乾侄儿的名声,《长安日报》将士们都很喜欢,我们常会找南下的商人买上一些,大家闲暇时一读来,既是消遣,也可缓解思乡。” 年轻人打量李承乾:“今日一见,承乾侄儿果聪明灵秀,比侄儿想还要出众。” 李渊哈哈大笑,指着他李承乾说:“这是你堂伯孝恭,他在家排行第二,你叫他二伯父即可。” “二伯。”李承乾乖乖叫了声,眨巴着大眼睛看李孝恭,发他和自家阿耶不是特别像。 李孝恭好黑哦! 李渊李孝恭哼笑一声:“刚看承道背书作诗,再让你瞧瞧承乾的本事。” 李承乾:“?” 李渊跟他解释:“你二伯说天下没人比他儿子聪明,你给他看一下什么叫倒背如流,让你二伯开开眼界。” 李承乾跃跃欲试:“的很聪明吗?” 李孝恭:“……” 谁这么说了?谁这么说了? 不就是大家夸子孙的时候,他也夸了句儿子吗?怎么传来传去就成没人比他儿子聪明了? 他没这意思,他儿子也没那么厉害。 ……当然,聪明还是聪明的。 不过刚他已见识了李承道的聪慧,果然不负神童名。实在不敢拿自己儿子跟他们比。 话又说回来,李承道背书已很流利了,李渊显然也很意,怎么又叫李承乾背书,还说什么倒背如流,难道李承乾背比李承道还流利? 那流利到什么程度,急口令吗? “倒背如流”是李承乾刚满五岁时候的梗了,李孝恭他们在外面打仗,消息不通畅,京城这边的了解除了邸报就是《长安日报》,都不会提这件事,所以他还不知道倒背如流是怎么回事。 李靖和李世绩将领也不知道,捧着酒杯竖着耳朵听。 李承乾背着小手,倒背了一篇《开蒙要训》。 一千四百余字一口气背完,李孝恭和他的小伙伴都沉默了。 其他人早有准备,一边再次震惊于李承乾倒背如流的本事,一边欣赏李孝恭他们目瞪口呆的子,心里乐开了花,莫名还有点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