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子首先反应过来,质朴的方脸上咧出一个大大的笑容,从小他就没少来姜家串门,此刻也就十分熟络。
“是啊,今天赶巧在门口碰上了宋寻兄弟,看你家院门没关,就直接进来了。”
大家都知道今天会有送年菜的人串门,所以许多人家都是不关门的。
赵金子将手里的篮子递给姜满缘,“我就先回去了啊满缘,还一堆活呢。”
赵金子家里人口少,只有谢婶子、谢婶子丈夫和赵金子三个人,赵金子今年十八岁,是家里的干活主力。
姜满缘谢过他,将那个偌大的篮子接到手里,看来今年的菜不少。
这时她再转头,院中还矗立着一个清隽的少年,着一身青色长衫,衣服洗得有些褪色,但是却十分干净,那人静静站着,单薄的穿着却更衬得他挺拔的身姿。
上次见他也是穿着一身青衣。
宋寻缓缓开口。
“我随你进屋里把菜放下吧。”
他的眉眼十分柔和,语调轻缓,十分平常的一句话却听得让人如沐春风一般。
姜满缘看看自己手里,确实没手再接宋寻的菜篮子了。
进了堂屋,姜四郎正在擦中午吃饭的桌子。
“哟,宋寻来啦?”
姜四郎一看他手中篮子,便明白了其来意,恰好他昨晚读书有一处不解,令他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今天做事都烦躁得很。
正好可以与宋寻探讨一番。
“满柏兄,我来送年菜,就放桌上?”
姜四郎上去接了姜满缘手里的篮子,又指挥宋寻,“放吧,放了先别走,有句诗想跟你探讨一下。”
宋寻本意是放下菜就要走,姜四郎留他他也不好推辞,左不过一句诗的事,应当费不了多少时间。
若是姜家要送年菜给自己家,他还可以顺道拿回家去,路上远,又吹着冷风,能免了人家跑一趟也好。
如此想着,他便点点头,“好,你说吧。”
吴氏从灶房过来的时候,正巧听着姜四郎要与宋寻探讨诗句。
“原来姜四郎你还有不懂的啊。”
吴氏打趣一声,从手里端着的一盘点心中挑了个最大的递给了宋寻。
“宋寻呀,坐着聊啊,我家的菜还有一会儿,待会儿你正好顺路带回去了。”
这两年宋寻去镇上读书之后,吴氏也鲜少见到宋寻,往前的印象也就是个白净的男孩子。
这回见了,才发现他颇有些长成的样子了。
她家姜四郎已然是长得极好,宋寻在一旁不仅没被比过去,竟还显得更出众些。
听说书也念得很好,这么看着,这般品貌配她的满缘倒能勉强配上。
“满缘,你也陪着聊聊。”
姜满缘本来是不喜欢诗词歌赋这些的,但是有客人在场,娘又发话了,她便陪陪客也无妨。
何况客人还这么好看。
姜四郎却说:“小妹又不懂这些,不如帮我把桌子擦了。”
吴氏刚往回走的身子立刻转了回来,一个犀利的眼神甩给了姜四郎:“今天指使你妹干活,明天该指使你老娘我了吧?”
姜四郎被盯得发怵,“我开玩笑呢,我怎么舍得小妹帮我干活。”
他讪笑着再次拿起抹布擦起桌子来,“我边擦边聊,娘您忙您的去吧。”
宋寻一旁看着,面上虽没变化,心里觉得这家人的相处还挺有趣。
姜满缘幸灾乐祸,心想,叫你说我不懂吧,我虽然是个理科生,但是语文也是学了十几年的,脑子里能背的唐诗宋词也不少,待会儿说不定惊艳你一把。
“宋寻,你看这句诗........”
“......”
姜满缘本来信心满满地在脑海里浏览着自己能背下来的那些古诗,同时一边努力回忆以前学过的鉴赏古诗的语文知识。
想着随便背一两句出来也能让眼前两个古人刮目相看了。
但是姜四郎和宋寻探讨的内容完全超出了她的理解范围,就连姜四郎念的那句诗是哪几个字她都不确定。
果然电视剧里都是骗人的,对于古代这些钻研字词句篇的书生来说,每日的苦读和十来年的沉淀,不是一个现代理科人浅薄的语文知识就能比得上。
更何况眼前的两人还是天才级别的读书人。
姜四郎素来是喜欢与宋寻讨论知识的,整个书院,除了老师,也就他能与他说上几句,或者说只有他每次都能给自己一些启发。
这次交流下来,姜四郎发现宋寻的学识好像又精进了一些,明明自己在放年休这几天也在努力学习,但是他隐隐感觉到自己与宋寻的差距好像正在拉大。
宋寻与姜四郎论说了一阵,正觉得有些口干,就见到姜满缘倒了两杯茶过来。
他颔首道:“多谢。”
姜满缘将茶杯递到他手上时,发现他的手指修长,骨节明显,显得有些清瘦。
宋家靠务农和打猎供宋寻读书,生活拮据想来是必然的。
“说了这么久,四哥你也让人家喝口茶歇歇。”
姜满缘又将另一杯茶递给姜四郎,“你也歇歇,读书的事不在这一时。”
“无妨,与满柏兄探讨学识我也很多收获。”
宋寻道。
姜四郎接话:“多谢你,听你说了这许多,我通透了不少,年后你不是要来我家吃饭吗,到时候我们再畅谈。”
宋寻点头:“也好。”
姜四郎放下茶,本来想让姜满缘去灶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