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 刚刚说的话忽略哈,这不是重点。】 嬴政翻了个白眼。 “寡人倒要看看,这个韩非是什么人?” 【韩非, 或者可以称他为韩非子, 韩国贵族出身,是李斯的师弟, 荀子的弟子, 这辈子的目标就是学有所成,报效祖国。】 【可以说是非常的热血励志了。】 【小鳄鱼说你好老婆:既然提到了荀卿, 就不得不感慨了, 这确实是个很会教书的大佬啊,教出来的弟子青史留名的好几个。孔子的徒弟里面有七十二贤人,但是他们的名气大部分都是孔子带来的。荀子的弟子可不是, 人家是自己搏出来的, 还顺便把老师的名气又往上吹了一波。】 【北笙:但是又不得不默哀,因为大佬教出来的最厉害的徒弟全部跑去了别家(哭笑不得)。】 【南方难依:好在不是跑去了墨家,要不然大佬估计都气死了。】 儒家墨家死对头,双方的“感情”比海还深,这谁还不知道? 大秦廷尉李斯看着天幕, 愣了一下,回忆了一下自己的师兄弟们,随后也有一种啼笑皆非之感。 同一时间, 还是少年郎的李斯看着天幕, 捅了捅身边的韩非:“韩非, 看, 天幕上的小娘子提你呢。” 他的眼中不可避免的带着一丝羡慕。 能被天幕肯定的才华, 又是青史留名的人, 韩非不管是学成回国,还是去其他国家,一定都会受到重视。 “李斯、师兄,也、也有、大才。” 韩非干巴巴的应了一声。 和善于交际,精明干练的李斯不同,他虽然文采斐然,但确实不善口齿,因为这个原因,这些年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 李斯和他做了那么多年的师兄弟,对他的情况也是知道的,没说什么,而是继续仰头看着天幕,正好读到那一句。 “老师最厉害的徒弟?”李斯愣了一下,随后自信道,“肯定有我。” 荀卿忍不住回头看了他一眼,笑道:“你就这么有信心?” 李斯道:“自然,老师门下的众位师兄弟,皆是有才之人,但我李斯自视才不逊色他人。” 最关键的是,即使大家学问差不多,但是整个师门里以他最精通人情世故,这是其他的师兄弟怎么也比不了的。 出仕,可不是只看文章的。 他瞥了一眼埋头看书的韩非,眼里划过一丝可惜。 要不然韩非这样的文采,也不会被韩王埋没。 【荀卿门下的弟子,最出色的当属韩非、李斯、张苍。】 【张苍的才华真正显露出来在汉朝,我们这里就先不提他了,着重来讲讲韩非和李斯这对师兄弟。】 “果然,是、师兄呢,”韩非也为李斯感到高兴,笑着道贺,“师兄,必能、心想事成,封侯、拜相。” 李斯没想到,他前脚还在羡慕韩非,后脚也被天幕点名,一时间有些志得意满。 “师弟你也是,有天幕为你背书,将来韩国国君必定能慧眼识珠,你光复韩国的梦想必能成真。” 提到自己的目标,韩非也勾起了笑:“谢师兄、吉言。” 【韩非的梦想就是光复韩国,这一天,他终于学成了,带着满腔的抱负回到了故国。】 【他回首故国的领土,坚定的相信,用自己的理论和智慧,能让这个弱小被人欺凌的国家强大起来。】 【但他太天真了。】 【没脑子的蠢货,再过一百年也不会涨智商。】 【他离开家太久了,久到让他忘记了当年白起攻韩国的时候,他有多苦口婆心的劝谏韩王,前前后后上了五年的谏言,韩王听了吗?没有。】[1] 【韩非捧着折子结结巴巴的在后面追着说,韩王安捂着耳朵在前面拼命的跑。】 【韩非就像是上天给这个国家的最后一点希望,老天爷追着韩王安喂饭,这个傻子不仅嫌难吃吐掉了,还非得在地上作践的踩两下。】 韩非呆住了。 他呆呆的站在原地。 为、为什么呀。 李斯拍了拍他的肩膀。 “别难过,你才华出众,天幕又为你美言,即便韩王安不识好歹,可是其他的国君却未必不能看出你是颗明珠,你的前途在后面呢。” 他想了想,见师弟还是一脸难过的表情,又补充道:“放心吧,以后我们一起去游说国君,一同入仕,师兄弟相互扶持,定能有朝一日名动诸侯。” 这时候的李斯还是个未出茅庐的青年,对韩非的忌惮也仅仅只是“这小子文章写得比我好老师更喜欢他怎么办”,没有上升到个人利益的层面,更没有要韩非去死的想法。 相反,虽然有点小嫉妒,但是李斯觉得自己做官的能力肯定能强于韩非,到时候两个人以他为主,韩非为辅,韩非负责帮忙出谋划策,他负责去劝谏君王,互相帮扶,一定是个互利共赢的好局面,他日史书之上,他们师兄弟之情深厚,也不失为一桩美谈。 韩非虽然还是惦记着故国没打算和李斯一起走,但是对李斯的这份情还是很感动的,不禁含泪点头。 荀卿在不远处听着,摸摸胡子,面带微笑,显然对弟子们之间的相互友爱很满意。 然后,他们就听到了—— 【这个时候,李斯带着他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