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女生耽美>海先生> 旱灾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旱灾2(1 / 5)

江南素有“江南水乡”的美誉,一指临水而居:拥有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河流——长江。它蜿蜒曲折,流经十多个省份,如母亲一般润泽着这片大地;二指降水丰沛,谓之“风调雨顺”,因此繁荣兴盛。所以水是生命之源,世间万物皆因得之而能萌发生长,代代不息。海拔高耸的山川地区虽未得长江之润泽,却自然茂盛,循环稳健,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地下水,抚育着一方生灵。所以在南方,大多年景里,人们常担心的是发生涝害,极少会想到到出现干旱的状况。也因如此,便少有应对旱灾的策略准备。

而这一年,怪异的现象出现了:毗邻水乡的岳州遭了旱灾。

地处南方腹地的湖南路,算是京城的邻居。它拥有全国最险峻的峰岭山川,地势得天独厚,多地还无人踏足,所以自然资源未受侵扰,植被丰茂。它的四季不像其他地方一样准时,但晴雨也均衡。当地百姓世代会应着自家气候开展农事。

岳州以北,气候一直是冬春多雨,夏秋干旱,季节变换总比别地早上一拍,因而在冬末春初,雪一化尽后人们便要开荒下种。而这年年尾,本应是倾盆的时节里却只零星地飘了几场雨点就停住了——土地只湿润了表面,未得深刻浸润。农人们心里疑惑,但还是会布下种子——若不是有那雪水润泽的底子,这入地的种子能不能发芽还真是令人担心。他们想着今年的雨水应是推迟了,因为这种状况以前也发生过;又或是气候开始和其他地方接轨,变得标准起来。没人想过他处。到了清明,当他地细雨绵绵之时这里却还是晴空万里,他们便知不大好了。果不其然,不多时,田地里的芽苗便因得不到沐泽而干萎起来,成片成片地死去……人们只好将干枯的棵苗拔掉,从新下种,而又因节气不应,补救也少有成效。到六七月他地插秧下苗的时候,他们的旱季却来了。

一年的雨水不顺,便会将希望寄托到下一年,这是百姓普遍的想法。而气候又岂是会随人为的理想而变化的。到了下个年末,他们的祈愿又落空了——仍然滴雨未见!播下的种子再没反应,可见地层已无水分;前种的庄稼也慢慢枯死脆碎,变成纷飞的败叶。接着土地龟裂,缩出一道道口子,在风中不断泛起扬尘。人们不得不加倍节衣缩食,上山寻觅野菜草植辅助充饥。熬到第三年冬未见变天后,饥荒便全面到来!相邻闻得消息,虽有同情之意,却也不得不捏紧粮袋,不再借卖,生怕这旱情蔓延到家里。

有能力逃荒的陆续离开,最后给村里剩下一堆的老弱病残,待能充饥的“食物”见了底,惨剧便来了。地方官员从上报到获得救济的时间需耗时数月,而在这一段时间里便有人不断饿死。

世间的死亡大多狰狞,只有饿死是最安静的,因为机体已无处获取食粮,身体也没了能量去逃命或做任何行为,最后只好呆在某个地方——家里,路上,或某个希望的聚集地——慢慢气力衰竭而死。当你看到路旁一个嘴唇裂白的熟睡者时,他可能已经死了;孩子在长辈怀里未见吵闹,那也是死去了。

这日,书礼夫妇到了灾区。他们一路看到了许多逃离的流民,而更多的是路边一个个瘫坐的人们——他们面黄肌瘦,眼神恍惚。

城里县衙外,用于赈济的一排大桶已空空入也,可周围还有不少人聚坐在那里,期待着济粮的到来。不时人还会来到桶前,把桶子一番翻捣,一粒一粒把那夹缝中的漏粮收集起来。书礼近到县衙不远,便听到了一个男人嚎啕大哭的声音,他上前一看:竟时一个身着官服的官员。

“大人,大人,”他旁边的百姓还试图安慰他。

那人不理会,只管嚎啕——看他脸色灰瘪,可知也在挨饿。“大人,”书礼去到他面前。

那人看了他一眼。“……书礼!”他停了下来,用袖口拭拭眼角。

“大人……”书礼握住他的膀臂。

“书礼,怎么办,怎么办?”那人又抓狂,“我没法子,只能看着他们饿死,我有罪!”他又嚎啕起来。

“大人,在下理解您的心情,也相信百姓识得您这份情意。”书礼对他说。“走,咱得另想法子。”

“该报的早报上去了,也不知粮食有没有来,”那人才抹了眼泪,带他们进了衙门。

第二日早上,城里的富户们便让家仆凑了大米送来,将那些大桶装满。几个衙役将大桶围起,以防饥民因饿抢夺。灾民排好队后,一个衙役便拿着那饮酒的酒杯来到桶前,向每人的土碗或手心里倒入一杯——纵然每人仅得一杯,但这清粥的引子此时也是救命的。维持几天后,邻县便有粮车到来。半月后其他地方的也到了。都是抗饿的黍米。灾情得到丁点缓解,街上便陆续空荡起来,因为他们已得食粮,回家安顿了。

过了一月,朝廷加急赈粮送到。

“书礼,‘谢’字儿太轻,难表我心意!”这日县衙门口,县令润目,并用哽咽的声音握着书礼的手说。

“大人不必客气,愿您爱民之心永远如此。”书礼说。

“本官一定会的。”

“大人……”

“不碍事的,我扛得住。”

月前,京城皇宫。

“皇上,朝廷统一调拨粮食实在太慢,岳州已经有很多人饿死了。若那般下去,百姓会往金国去的,而金当下之策正是修养生息,广纳天下流民,如此可万万不行。”

“……改,通知户部,全部都要改。”

……

“臣遵旨。”

北山,县城郊外的几个农村集镇,今年已无作物栽种,因为人们连日常的饮水都成问题了。道路通达的地方,百姓会赶着马车牛车拉着木桶,去有水的地儿采些回来。遥远的,便只能卖掉牲畜,带着盘缠外出谋生。此次灾情北山县城却未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