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俊傑繼踵(1 / 2)

雖然從頭到尾周軍就沒有攻打過楚國,但也沒有說要來救楚國。楚王熊橫本來不懂皇帝這搞什麼,但太子熊完實在看不下去,只好明白為老爸點破了皇帝的意思。在兒子的開示之下,熊橫總算聽懂了,他想想反正自己是玩完了,與其等秦軍破城,把自己連同全城軍民當食物吃掉,倒不如把楚國獻給皇帝,尚可留下一條老命,吃喝玩樂到壽終正寢。

於是乎,陳城的城樓上就升起了周朝的星空朱雀旗。雖然那旗幟是臨時製成,朱雀畫的像隻公雞,但反正意思到了,任誰都看得懂。

白起見了陳城城頭的星空朱雀旗,就向蒙驁發出最後通牒,命秦軍投降,否則全軍都會被大砲轟個粉身碎骨。所謂形勢比人強,蒙驁別無選擇,所以秦國的十萬大軍就放下兵器,成了周朝的俘虜。

楚國歸順,皇帝就封熊橫為「常樂公」,食良田三百公頃,世爵世祿。

至於蒙驁犯下的反人道罪行,皇帝並沒有追究。因為白起為他的老戰友蒙驁求情,說蒙驁揹負秦王軍令,實有不得已的苦衷,在沒有大砲的情況下要攻破鄢城,水攻是唯一的辦法,換了他自己也會這麼幹的。

在陳城投降周朝的十萬秦軍沒有被殺,也沒有被充做奴隸。相反的;他們受到了無法想像的善待,其待遇之優渥,使得他們每個人都暗暗打定主意,下次再碰到周軍就立馬投降。

這秦國降軍也沒有被打散,周軍甚至協助他們維持原來的指揮建制。從蒙驁之下,各副將、裨將、校尉、軍候、千夫長、五百主、百將、屯長、什長到伍長,層層節制,號令如臂使指,良好的維持了軍紀。

十萬秦軍人人穿上了周朝發下的保暖、防水又透氣的軍大衣、軍靴與套頭帽,揹著周軍步兵制式行軍背包,背包裡則裝了睡袋、雨衣、乾糧、易開罐肉品罐頭、薑糖、飲用水、創口貼、消炎藥膏等等超時代單兵給養品。一路行軍南下,從陳城經弦邑(註一)、柏舉(註二)、蘄城(註三)到了尋陽(註四),然後搭船渡江,抵達九江(註五)。

這十萬大軍乘坐一百列的火車專列,從九江出發經豫章、洞庭、潕陽、枳、葭萌、武都,晝夜不停飛馳,只花了十五個小時就抵達了狄道,這是遣送的終點。從狄道往東走五百多里,就到了上邽(註六),那是秦國最西邊的後門。

秦國上下沒有人能料到十萬大軍從東邊的前門武關(註七)出國,竟然在一年之後從西邊的後門回國了。這兒說它是“大軍”一點不假,因為這十萬人隊伍嚴整,軍容壯盛,而且在狄道下車後,周朝連旗幟兵器都發還給他們了。這麼做的意思很清楚,就是這些軍隊在周朝看來不過是土雞瓦狗,就把它完完整整的還給秦國也無妨。而且這個奉還大軍之舉還要添味加料,讓他們突然出現在一馬平川;無險可守的秦國後院!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來的是周朝軍隊的話,就算走秦國前門又怎樣?難道那些關隘擋得住大砲嗎?

姬宇這是在向嬴稷與羋月遞送一個強烈的信息:喂!睜開眼睛看清楚,別再裝瞎了,我要滅了你們就像捏死一隻螞蟻一樣容易!

其實多年以來,秦國;中土其他各國也一樣;社會上士人階級的眼界,已被周朝統戰部發行的「中華日報」所壟斷。在市井平民階級,也有由周朝滲透來的政戰人員以口耳相傳的方式,為大家介紹在周天子治下的人民,過的是怎樣安和樂利的幸福生活。而在社會任何一個角落,更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周朝商品與紙幣,展現了周朝的富庶與先進。因此至今周天子已然是四海歸心,萬民企望,天下一統可說即將瓜熟蒂落,就等各國的統治者屈服了。

被周朝遣返的秦軍所搭乘的火車是裝有電視螢幕的,並且連續播放了十三小時的政治教育影片。所以當這十萬人在狄道下車時,已被徹底的洗腦,全然的覺悟。當他們回到了軍營,也不再甘心成為統治者的工具。而他們將來復員返鄉後,也必然化身為翻天覆地大變革的火苗。

當秦國朝庭察覺到大勢不妙,還想不出該怎麼因應之時,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就出現了:漢中易幟,太守顏率宣布歸順周朝!

顏率為秦國效力逾三十載,是華侯羋戎的至交,與穰侯魏冉亦為通家之好,可說完全是宣太后家裡的自己人。十年前漢中太守任鄙去逝(註八),為了找個可靠的人去鎮守這重要地區,秦王還親自情商顏率前去接任。現在連這麼親信的臣子都反了,宣太后與秦王已不知道還能信任誰了。更想到那看來挺有問題的十萬大軍,不禁不寒而慄,不知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麼事,竟日寢食難安。

宣太后羋月與秦王嬴稷都不愧是了不起的俊傑,識時務又放得下,不用別人來勸,母子倆一商量,就決定向皇帝上表輸誠,奉還封國,於是姬宇兵不刃血再下一國。姬宇封嬴稷為「穆澤公」,食良田三百公頃,世爵世祿,並封羋月為「月華夫人」,年俸五百金。

……

楚國與秦國奉還封國的這年;即中華兩千四百年;或公元前278年,在希臘則是第一百二十五屆奧運會的第三年,馬其頓帝國與羅馬共和國開戰了。

羅馬共和國在六十年前征服了拉丁人(註九),之後便不斷向外擴張,隨後的五十年間又征服了翁布里人(註十)與薩莫奈人(註十一),佔有亞平寧半島的整個中段,成為一個極強悍、極具侵略性的新興勢力。

近十年來羅馬更向亞平寧半島南部擴張,這不但壓迫了該地區各土著部族,也帶給半島南部沿海地帶各希臘城邦的極大壓力,並且開始發生軍事衝突。其中一個希臘城邦塔蘭托(註十二)見自己打不過羅馬人,便就近向亞德里亞海(註十三)對岸的伊庇魯斯求援,伊庇魯斯的國君皮洛士(註十四)是以前咱們見過的那位埃阿喀得斯的兒子。皮洛士本來就嫌領地太小,與自己的公爵頭銜不大配襯,這會兒接獲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