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署。 杨昭郑重地邀请他们,坐下来休息。 “毛公,这两位是?”他好奇地看了看郭嘉和荀彧二人。 他们二人,好像不是毛玠的人,但看其衣着,应该出自世家,也是文士,另外郭嘉这个人,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比较随性,不像毛玠的学生。 毛玠介绍道:“他们是我在路上遇到的朋友,也想拜访明光,便相邀同路,这位是荀攸荀公达,这位是郭嘉郭奉孝。” 听到他们的名字,杨昭双眼瞪大得浑圆。 郭嘉! 荀攸! 他们要来拜访自己? 怎么可能! 杨昭在想,我没有听错吧?真的是他们?可是我和他们根本不认识。 这…… 他不知道如何形容此刻的惊讶,但表面上,依旧很平静,表现出还是第一次知道他们名字的样子。 贾诩问道:“荀公达,可是颍川荀氏,郭奉孝,颍川郭氏的人?” “没错!” 郭嘉首先回应。 他们来自颍川,名和字也能对上,确定是郭嘉、荀攸没错。 让杨昭想不到的是,他们二人,竟主动来北海! 贾诩和李儒确定了他们的来历之后,感到压力有点大,荀攸二人出自世家,说是来拜访,实际上想来投靠,算是竞争对手。 杨昭很好奇地问:“两位出自颍川名门,我连寒门都不是,为何有想法,来北海拜访我?” “因为《短歌行》。” 荀攸说道:“说实话,我们一开始只是听说过杨太守的名字,从来没有怎么关注过,但是杨太守的《短歌行》写得极好,让我心生向往,忍不住来看一看。” 郭嘉附和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我对《短歌行》喜欢得很,想看看能写出这首诗的杨太守,到底长得怎么样。” 闻言,杨昭哈哈一笑:“两位看到我了,感觉如何?” 郭嘉坐直了身子,一向比较随性的他,终于认真起来,道:“根据我的了解,杨太守应该是一个,能给天下人带来惊喜的人,我想留在北海。” “我也想留下。” 荀攸本来就抱着,来辅助杨昭的心思:“杨太守应该不会把我们赶走吧?” 杨昭继续提醒道:“两位愿意留下,我求之不得,但我想再强调,我真的连寒门都不是,虽然得到北海,但我和袁氏早就结怨,不知道北海能守到什么时候,万一败了,可能一无所有。” “那也是我们自找的!” 郭嘉随性道,完全没所谓。 荀攸很自信,也认真道:“我认为,杨太守不可能败。” 杨昭看到他们决心要留下,起来道:“多谢两位的信任,如果真的留下来,可能暂时委屈你们,毕竟一个郡里,能有的官职不会很高,也有限。” “无妨!” 荀攸和郭嘉同时说道。 他们追求的,不是眼前的官职,而是未来的发展。 也对杨昭的未来,充满信心。 迟疑了一会,他们又道:“见过主公!” 喊出“主公”两个字,他们算是完全留下来。 “奉孝和公达选择留下,其实我也正有此意。” 毛玠微微笑道:“当初明光邀请我来帮你,这件事我一直记在心里。” 杨昭感激道:“多谢毛公的赏识。” 停顿了一会,他又喝道:“来人,在衙署内,安排地方给毛公他们休息。” 身边的下人,马上去安排。 毛玠愿意来辅助自己,这对杨昭来说,已经是个惊喜,但是郭嘉和荀攸同时来了,更是喜上加喜,这是他从没想过的结果。 毕竟荀氏这些名门子弟,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理会一个,连寒门也不是的人。 《短歌行》果然有魅力。 至于戏志才、荀彧等人,杨昭没有问他们何在。 能吸引来的已经来了,不能的就算拉拢,也拉不过来,随缘吧! 把他们安排得差不多了,杨昭又让贾诩、李儒二人,先和他们接触,互相了解,然后把毛玠带走,来到何太后他们居住的大院内。 “陛……陛下、太后,你们还活着!” 毛玠这种名士,当然见过何后和刘辩。 当年刘辩登基的时候,他就在洛阳,可以进宫观礼,反之刘辩他们也认识毛玠这些名士。 刘辩说道:“毛公客气了,我不再是天子,真正的天子,在长安,幸好有杨太守拼命相救,我们才能活到现在。” 他把事情,简单地说了说。 其实在北海安定下来,身边又有人照顾,杨昭对他们挺不错的,刘辩和何后没有了以前的心思,当不当皇族都没所谓。 唯一的可惜,他们在杨昭身边,只能深居宅院,无法外出,没有自由。 “臣的礼数,不能少!” 毛玠感慨道:“看到陛下安全,臣也放心了。” 杨昭说道:“陛下,臣和毛公有些事情要商量,先告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