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假的事和苏父苏母交代明白后,苏茵觉得这事已经过了,但没想到晚上苏家一大家子吃饭的时候,又被拎出来说。
彼时苏茵正在艰难的与一块半焦的番薯斗争,二婶‘不经意’就提到苏茵请假的事情。
都是农村人,再怎么委婉也有限度,何况苏二婶本来也没想着含蓄,她抱怨了苏茵身体弱,转头就进入了正题。
“茵茵他华子哥就不一样了,身强体壮大小伙儿,平日也不敢请假,有时间都抓紧了看书,这几天秋收,才不得不请假回来帮家里干活,瞧这下地才干了几天,人就瘦了一大圈。”
苏茵看向苏二婶旁边‘瘦了一大圈’的苏华,他低下头吃饭的姿势恰好挤出了第三层下巴,于是只好微笑着保持沉默。
苏家其他人也安静如鸡。
苏茵不奇怪苏家二婶说这番话,开饭之前,她捋过原主大家庭的成员。
一个人说什么话做什么事,由他(她)的立场、性格、教育程度、思维习惯和过往经历等因素所决定,是有迹可循的。
苏二婶是个怎样的人呢?
先说家庭成员的构造。
苏家的大家长是苏父的父母,也就是苏茵的爷奶,他们一共生下三儿两女,其中苏父苏建军排行老四,上有大姐二哥三哥,下有一个妹妹。
目前苏家的两个女儿都已出嫁,苏茵的大姑姑嫁在了临村,苏茵的小姑姑嫁进了城里一户工人家庭。这也是这个时期多子女家庭的常见配置,大女儿嫁得近方便照顾父母,小女儿嫁得好可以提拉全家。
而苏茵这一辈,除她之外,还有大伯家的苏明,苏强,二婶家的苏华,苏芬。
其中苏家大房,除了在外参军的小儿子苏强外,都是老实巴交的性格,不争不抢,干活勤快且毫无怨言,这次秋收,大房的三口人算是主力军。
二房的苏二伯也是不爱说话的性子,想法传统守旧,和尖酸爽利的苏二婶一拍即合,两人重男轻女,总觉得老三家没有儿子,以后的东西都是苏华几兄弟的,所以特别不乐意苏父苏母在苏茵身上花钱,苏家对苏茵稍微好一点,就总觉得是被外人占了便宜。
但苏茵出生没多久,苏父苏母就反应过来了,也不搭理二房那些酸言酸语,自顾自的疼女儿,所以苏家二房一直有些不得劲,而且苏茵成绩虽然不拔尖,长相是实打实的漂亮,这也让苏家爷奶高看一眼,默认了苏父苏母的做法,也更让苏家二房觉得不平。
更雪上加霜的是,前些年两人一心再要个男娃,结果生下了小女儿苏芬,苏芬自小长得瘦巴巴灰扑扑的,所以苏二婶每次看着漂亮的苏茵,那心里的滋味真是五味杂陈,暗地里不知道咬了多少回牙。
这次秋收,全家动员,只有年纪尚小的苏芬是不用干活的,苏家在读书的苏华和苏茵按理说都该下地。
但是苏家三房人少,苏茵平时又养得娇,不怎么会干活,苏父苏母便以苏茵请假会耽误功课为由,让苏茵在学校里继续读书。
苏华这边,苏二婶也想如法炮制,但苏华平时成绩还不如苏茵,又是个壮劳力,苏家爷奶不准,这件事便让苏家二婶十分有怨言。
这次苏茵请假,苏二婶就忍不住了——苏茵也没有在读书,也能请下假来,凭什么只有她儿子要给家里干活?
她心里十分不平衡,见苏家其他人不说话,就大力地叹了口气,“还是生姑娘好,这男孩啊,就是做老牛的命。”
重男轻女的苏家爷奶和苏二伯显然听不得这话。
苏二伯皱着眉:“吃你的饭,瞎说什么?”
苏家爷爷,也就是苏本顺沉默了片刻,发话,“让华子回学……”
“爷,”没等苏本顺说完让苏华回学校的事,苏茵连忙止住了他,“明天起,我也请假在家里干活。”
“茵茵……”秋收可以算是每年最累的时节之一了,苏父苏母哪里舍得女儿劳累,连忙就要反对,但话还没说,就被苏茵眼神制止了。
“全家人都在忙,没有我一个人闲着的道理。”苏茵道。
她有自己的考量,初二的学业对她来说太简单,倒不如借着秋收了解清河公社的环境,而且她虽然有原主记忆,但到了学校,一大帮同学老师扎堆,恐怕她很难立时对应上,倒不如缓点时间再熟悉下。
“行,那待会让你爸到村委打个电话给老师,明天起你跟着家里干活。”苏本顺拍板道。
他平时也算疼苏茵,但为人果断些,又没有苏父苏母那些不舍,作为大家长,他要平衡整个家庭的关系,老二家这么不满,他就不好公然偏袒,恰好苏茵也主动说要干活,那就全家一起干活!
而且苏本顺还有更烦恼的事,秋收完就要打谷晾晒,今年公社只分到两台打谷机,搬到了大广场,社里的成员按照抽签顺序打谷,苏家抽签序号靠后,打谷机又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轮到他们家?到时候公粮交得迟了,那还能评先进家庭吗?
苏本顺陷入了沉思。
饭桌上,苏二婶达成目的,却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苏茵看过去,苏二婶马上露出个笑容,还给她夹了个薯饼,仿佛不好意思道,“茵茵啊,婶是心疼你华子哥,可不是针对你,你可不要怪二婶啊。”
相比苏父苏母脸色不太好,苏茵笑容不变,“婶,别多想。”
她发现苏二婶也是个矛盾的人。
她吧,不忿苏茵占便宜,所以平时对她不是总有好脸色,但是另一方面呢,她也觉得苏茵长得好,以后能嫁给好人家,能帮上苏华,所以又不愿意和苏茵把关系完全弄僵。
于是她的行为模式也贯彻了这种矛盾:总是没事找事,等找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