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山的百姓们,不知道好不容易过上安居乐业的他们,正面临着一场覆灭的危险。 此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紧张又激动的往县城赶。 科举! 县城要科举了,时隔几十年了,齐山终于迎来了科举。 县城几个月前发了告示,此次科举跟以往的科举不一样,不光考四书五经,还考农业水利,学子不拘一格,只要在某个行业特别出色,均可参加可靠。 外面科考进行得如火如荼,县衙里的杜淳安看似平静,然则心焦如火。 看看那一张张充满着希望的面容,杜淳安心底叹气,眼底忧虑。 青爷田多良他们走了几个月了,不知道前方战况如何,疯狼传回来的消息,钱老贼最终还是发兵了。 青爷不在县城,黄将军也不在县城,齐山的一切压在他身上,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寝食难安,夜不能寐。 实在顶不住,他找宋先生商量,宋先生淡定地丢了他一句话“等着”。 他修炼不到家,真做不动宋先生那样泰宁安然,稳坐如山,光靠山寨跟落蒙山那些人,很难抵挡主边关军,急也没用,他也解决不了此事,只能将心思转移到科举上面。 县衙没那么大地方举行科举,考试场地放在县城新建的学堂,一边是学子的科考,一边是农业水利的科考。 学子那边的科考由杜淳安宋文迁黄将军负责,农业水利由上官老爷子道长负责,学子统一笔试,参加农业水利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不会写字,都是口试,答案有专人给他们记录。 “你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了?缺什么,只要衙门有的,你尽管提。”看着 这话也就说得好听。 衙门里除了粮食,别的也没有。兵器铠甲更不用提了,衙门毛都没有一根。 缺什么? 除了粮食,他什么都缺。 可这话他能提吗?衙门什么情况他也清楚,一个字‘穷’。 “一直都在准备,现在就等青爷他们的消息了。万一打起来,你带着老爷子他们先撤。” 总不能真等死。 杜淳安沉默了。 上官老爷子跟道长也在议论这事。 “老哥,你不担心你家小子吗?” 道长睨了眼老神在在的老爷子,忍不住问他。那个杜主薄平日里看着是个稳妥的,这段日子看着也焦躁不安。倒是老爷子稳当得很。 “担心有什么用,该来的还是得来。”他们一大家子都搬过来了,还能往哪里跑? “再说不是还有你嘛!你给他算算,齐山能不能渡过此次危机?”上官老爷子撇了眼闲得发慌的道长,干脆找他算一卦。 .............. 这场科举考了七天才考完,县衙公堂里试卷堆积如山。 “大人,边关来信了。” 杜淳安边批阅试卷边心急如焚,冷不丁听到这话,立马搁下笔,不等衙役送上来,起身下过去接了。 看完手中的信,杜淳安突然哈哈大笑,一扫多日来的阴霾,吓得众人一跳。 青爷他们成功了,齐山的危机解除了。 杜淳安吐出心中的郁气,重新批阅试卷,眼中藏不住的笑意,可见他心情非常不错。 宋文迁黄昆稍一思索,猜到了杜淳安为何如此高兴,黄昆也送了口气,拿起桌上的信件翻阅,哪怕心里猜测到了结果,还是亲眼看到才踏实。 “青云他们厉害!”黄昆看完递给宋先生。 这几个月他一直在备战,以防万一。山寨跟落蒙山两边加起来才一万多人,跟边关军比,实力相差悬殊太大。 鸡蛋碰石头,明知扛不过也得死扛,就算全军覆灭。 现在好了,齐山保住了。 只要青爷他们拖住边关那边,齐山危机解除,趁着这份难得的安宁,他们暗地里悄悄发展、壮大齐山的势力,将来才有机会...... 经过此次边关军的大军压境,所有人都感觉到了时间的紧张,及弱小的紧迫的压力。 “科举已经结束,卑职稍后就走。外面还在持续大旱,越来越多的背井离乡,难民流民四处逃难,朝廷也不管,只怕要饿死很多人。 咱们的底子还是太薄,卑职打算安排人出去接收难民来齐山,一是减少朝廷的负担,二是给难民一个落脚的地方。”黄昆看着杜淳安说的。 说得好听给难民一个落脚的地方,其实就是招兵买马。 杜主薄如今代替青爷管理齐山,他要接收难民,必须要杜主薄同意。 “我原也是这么打算的,既然你派人去,我这边暂时不安排。咱们齐山别的不多,地多,种子也不是问题,你只管将人带回来。” 杜淳安同认为齐山人还是太少了,现在还有个落蒙山,就是来一百万的难民,他们也吃得下。 没有地就开荒,种子也不用担心,山寨那边留了足够多的种子,就是没人没地。 经过半个月的批阅审核,杜淳安录取了一大批有才干的人,从少年到老头,什么年龄段的人都有。 杜淳安跟宋文迁商量了几天,按照朝廷的规格,设三省六部制度:门下、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