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都市言情>人生流浪> 443、学武艺走江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43、学武艺走江湖(1 / 2)

443、学武艺,走江湖。

“无量天尊!汝子可教!可否扶我下驴?”

“当然可以!”说着,耶无害便近身试欲搀扶,却没料到那老道却一甩拂尘将他打了个踉跄。

“嗯!就是武功太差!还没拜师学艺吧?”

看来这老道是在有意试探,还打算要教他武功呢!耶无害不禁心中一喜,赶忙回答道:“晚辈奉家师之命出外游学,但却不是练武的!”

“出外游学?!……”老道冷冷地说道:“江湖险恶,人心叵测,你一个游学书生,不学点武艺,如何行走江湖?老朽看你是块练武的料子,可否拜我为师?”

“老前辈肯收我为徒,晚辈求之不得!请受徒儿一拜!”说着,耶无害便躬身下跪。

“嗳!”只见这老道早已起身下驴,仅用拂尘一甩,便制止了耶无害行礼,道:“你还没经过我的考验期!我先收你为寄门弟子,等我确认你合格之后,再正式收你为入门弟子,到时候再行跪拜之礼也不迟!”

“老前辈!这考验期要多久才行?”

“少则十天半月,多则十年八年!”

“哦!晚辈不明白你要考验我什么?”

“天文历数,道德才行,文武功底,治国之能!”

“哦!”耶无害不由惊异道:“需要这么多?”

“这还是少的呢!”老道瞪了一眼耶无害:“汝可知老子《道德经》所言如何治国、用兵、取天下?”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以此知天下之然也。”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地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馀。孰能以有馀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成功而不居。其不欲见贤邪?”

“汝可知,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为什么要来这世上?又要到哪里去?”

“我是我。我从山中来,要到山下去:去替天行道,匤扶正义,净化人心世界。”

“善哉!善哉!汝可随老朽去炼道守气,切勿多言!”

说完,老道便再次倒骑驴背,耶无害也跨上马鞍,一齐消匿在一片山林之中……

不知过了多长时日,耶无害从一片深山老林中出来,已是模样大变:气宇轩昂,风姿飒爽,一派大侠风度。但是,令人惊异的是,他原来胯下的一匹白马竟不知何时换成了一头小毛驴!看那小毛驴的模样,竟像是进山之前那位老道的胯下之驴,是一条极其普通而又可爱的黑色小毛驴!

此时此刻,耶无害又已踏上游学的旅程。他的下一个目的地,便是黄河南岸的郑州府!

三日后,耶无害抵达郑州。

郑州,位于许昌之北,洛阳之东,汴梁之西,也就是河南道登封少林寺的东北方向。沿着黄河南岸,由西至东,依次是潼关、灵宝(县市)、陕县、三门峡(市)、渑池、义马(县市)、新安、洛阳、偃师(县市)、巩县(后改称巩义县市)、荥阳(县市)、郑州(市)、中牟、汴梁(市)、兰考(县)。你瞧中州古地,地名瞎改什么?就像你的人名一样,非至关紧要,一生用一个大名足矣!你能改名升级么?而这郑州,正是南来北往、东经西去的交通枢纽,也是一个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所以,耶无害此次的郑州之行,志在必得!

现如今,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辖12个区、县(市),其中区6个、县1个、县级市5个。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27.2平方公里;郑州地处中原腹地,“雄峙中枢,控御险要”,为全国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通讯枢纽,是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

历史渊源:

郑州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辖区内发现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有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种类型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表明这一带曾是中华民族远古文化发展、汇聚与融合的重要区域。史籍记载,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黄帝生于轩辕之丘,轩辕位于今新郑市境内。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代曾建都于阳城(今郑州所辖登封市),商王仲丁迁敖(今郑州市区),周武王封叔鲜于管(今郑州市区),表明郑州地区在历史上相当长时期内曾是国家的政治中心。春秋战国时期,郑、韩先后在新郑建都。秦汉时期,郑州地区始置荥阳、巩、京、新郑等县,荥阳一度成为“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之后,历代先后在郑州地区设置荥阳郡、北豫州、荥州等。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将荥州改为郑州,郑州之名始于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