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得以健康发展,就得有活力,而想要拥有活力,阶层就不能固化,必须要有合理的流动性,高、中、低阶层人员能够上下流动。 所以,城市的结构问题才是关键。 而对于国内的老百姓而言,他们绝大部分的财富都体现在了房子上面,所以住房的结构问题才关键中的关键。 在方鸿的设想里,新城市在住房方面的结构应该是“橄榄型”的,也就是头部和尾部小,中间鼓鼓大大的,底层人士必须要有,不可能所有人都做办公室,也需要有人端盘子的、打螺丝的。 但绝对不能成为金字塔结构,如果最庞大结构的是端盘子、打螺丝的群体,这座城市就别想发展成为一线大都市,就更别谈想要成为全国的科技中心这样的超级城市。 要想成为科技中心,就业的主力军肯定是高端人才为主,如果是金字塔形态的结构,底层端盘子、打螺丝的人太多了,想产业升级打造科技中心只是一个幻想。 高端岗位他们无法胜任,而中低端岗位根本没那么多的就业需求,最终的结果就只能把他们赶走。 要么就放弃产业升级的念想,整一堆中低端密集型产业来给这些人提供就业。 显而易见,新城是肯定要走高端制造业的。 所以“橄榄型”的结构是最优解,对于端盘子、打螺丝的群体,他们来了就不要赶走他们,并且得让他们享受到城市的福利,在新城定居了即便端盘子也能安居乐业。 同时也不要吸纳太多,到时候为了城市发展升级又提供不了那么多中低端就业岗位,这些人成为城市发展的负担又开始出各种限制正策把人赶走,显得没有人情味儿,无异于是给人希望又亲手把他们的希望打碎,更加残忍。 要让端盘子、打螺丝的人能安居乐业,保障性公租房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并且比例不能太低,同时也不能太高。 比例太低的,他们买不起昂贵的商品房,无法安家落户也就谈不上安居乐业。比例太高了,又会吸纳太多这个群体,不利于城市的发展,因为你没那么多中低端就业岗位给他们。 所以,按照橄榄型的结构来做就对了。 保障房住满了就意味着中低端人口需求饱和了,再涌入进来的人想要在这座城市生活,就得去买商品房,买不起的话就只能自动离开,因为商品房的价格是肯定会涨的。 如此一来,通过市场机制产生的无形门槛,也就从实际上限制了中低端人群大规模流入。 新城最贵的房子就是“橄榄型”结构的头部,保障性公租房则是其尾部,中间鼓鼓大大的才是核心中坚力量。 却说此刻,田嘉奕回答方鸿:“目前新城市所有的保障性公租房与商品房的比例不足3%,华阳集团没有怎么参与,不足这3%里面的0.5%比例。” 闻言,方鸿顿时说道:“太低了,比例要上升到25%左右,华阳集团的觉悟还是不够,回头你跟华煜打声招呼,让他告诉他老爹,不想以后被老百姓痛恨和以后获得更好的口碑,现在就主动出血,拿下新城保障性住房20%的指标。” 涨价去库存的操作是肯定会来的,以后的楼市肯定会暴涨的,因为其它城市没有新城这样的条件,说白了就是离不开土地财政这条路子。 同样的,楼市暴涨之后大众对房地产开发商、炒房团以及推动楼市上涨的各路神仙无比痛恨。 现在的华阳集团采取“三高一快”的策略狂飙扩张,在短短的几年里已经成为千亿销售规模的头部房企,现在主动去拦下保障性住房的指标,那以后老百姓痛恨房地产开发商的时候,华阳集团就会被排除在外。 老百姓觉得这家房地产开发商还是有良心的,在老百姓心目中有了口碑,几年后楼市拐点的到来,各种烂尾楼的出现,那时候华阳地产的口碑和声誉将会在楼市下行期,以及需求不振时依然过的很滋润。 因为越是那种时候老百姓更加害怕买到烂尾楼导致钱房两空,还要继续给银行还贷,这种事搁谁身上都得崩溃,所以华阳地产会因为良心、高口碑声誉而成为大家买房的首选目标。 想要以后拥有这样的局面,华阳集团现在就得积极布局攒口碑,到时候同行各种爆雷在这么一衬托,简直就是地产商中的白月光。 田嘉奕听到方鸿这话也颇为吃惊:“拿下新城全部保障房的20%指标?这可不是出点血呀,而是要大出血。” 方鸿淡定地说道:“华阳集团是新城第一大房地产商,也是全国前三甲的存在,以后肯定超过万蝌,大出血也是应该的,以后会回血的。” “明天去公司我跟华煜打声招呼。”田嘉奕点点头,过了片刻,她看向方鸿补充道:“只是保障性公租房,就怕最后住进去的都是开奔驰宝马的,弱势群体面对这些人很难争取到自己的利益……” 保障性公租房旨在照顾弱势群体,要是住进去的人都是开奔驰宝马的,那就保障了个寂寞。 闻言,方鸿慢慢悠悠地说:“你的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不过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他们对于弱势群体是强势的,但能强势得过华阳集团?能强势得过我整个群星系?只要咱们别又当又立,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 田嘉奕回头一想不禁说道:“也是……” 显而易见,作为处在新城金字塔顶端的群星系、华阳集团而言,肯让主动利于弱势群体,不去给他们设卡、设套就已经解决90%的潜在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