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那个学长是不是在看她?”四班的一个女孩直戳身边的男孩,发现了什么秘密似的,低声问道。
“不知道,可能是吧,也可能人家发呆呢。”男生似乎觉得很无聊,“快走,去跑步了。”
“喔。”
温玉回有些渴,在放满宣讲海报和学校寒招传单的长桌上拿了瓶矿泉水。
那矿泉水瓶的封条很紧,温玉回打不开,虎口都磨得痛了,她正想从包里抽张纸巾垫着盖子拧,手心忽然一空。
招呼不打一声就拿走人家小姑娘手里水瓶的男生稍一用力,默不作声把瓶盖拧开了——
有些用力过度,盖子松动时,水瓶上面都微微晃了下,几滴水珠落在他手上。
祁雨其把水递给她,手下意识往棉服上擦,水渍溢开,那块布料颜色变深。
他觉得总要说点什么,“拧开了。”
他说完又觉得措辞蹩脚,于是又补一句,“你喝。”
温玉回没笑,但心里在吐槽他,补这一句还是很拙劣啊。
不如沉默。
“谢谢。”
祁雨其被这一声谢谢惊了弦,脑子清醒了些,语言能力聚齐。
“很久不见了。”
“半年吧。”温玉回语气平淡,祁雨其翻来覆去地思考,也解读不出其他情绪和深意。
六月高考,八月升学宴,九月入学,一月寒假,算起来是有七个月了。
“除了遇见你之前的十几年,这是我们第一次这么久不见。”
这话说得暧昧纠缠,温玉回索性不理。
姚昱西过来了,肚子鼓鼓的,偏又喜欢带细条条的眼镜,反差感很强,外面套一件藏蓝色的羽绒服,看上去精神十足。
在聿元中学读高中这三年,温玉回一直觉得,放眼全校,精神百倍的只有各个年级组长,既指挥老师,又指导学生,中气十足,火气更盛。
半年没见到这个人了,竟然觉得他还那样,似乎和校园一样,永远年轻,比学生还富有干劲。
姚昱西跟旁边的一位年轻老师介绍,“王老师,这些是我们2020届的优秀毕业生,回来搞寒招宣讲会,我们这几十个班都有人宣讲,多亏他们配合呢,你带他们去教工食堂吃饭,年级组已经提前打好招呼了,放心。我去找这几个班学生的班主任,晚点一起碰面。”
姚昱西这话一说出口,就有学生呛到:“姚老师,之前你不是天天跟我们班主任说,我们是最差的一届吗?”
话毕,众人都笑了,反倒是那位年轻的王老师有些惊惶,姚昱西是他的带教师傅,严肃得很,他可不敢在他面前说笑。
温玉回想起从前的晚自习,姚昱西动不动就巡察,每次她打瞌睡就明目张胆睡觉,有几次被他从窗外直勾勾盯着,却不害怕,觉得他像极了真人版方盒子阿楞。
想到这,她也没忍住低头偷笑。
她低头时,余光瞥见祁雨其,他的视线太直接,很难装看不见。
姚昱西没有驳那个起头的学生,反而大笑着说,“你们都毕业了,就别提了,但别在这扰乱毕业生的军心啊,不然我还得念叨你们。”
一行人朝食堂走去,校道上声音嘈杂,跑操的音乐还是震耳欲聋,路上的学生行色匆匆,天气冷,说话都是白雾,他们穿得成熟整齐,走在校道上,收获一束又一束目光。
温玉回走的时候把双手插在深深的口袋里,双眼一直不看路,扭头盯着红色的塑胶跑道。
没有结冰。
她觉得有些可惜,原本答应来宣讲会,就是想来拿张进聿元中学的临时通行证。
花坛里的月季、围墙边的藤蔓三角梅、教学楼前的银杏叶,以及塑胶跑道上的薄冰,还有宿舍楼下的红梅,都是她高中三年爱看的景。
正值冬天,她已经在校园围墙边看过枝枝叶叶和红梅相映,想着如果去跑道结薄冰,那学生也不用跑操了,可以去踏一踏冰,像以前一样。
看现在这样,是不行了。
“可以去城区滑冰,新开了滑冰场。”祁雨其跟在她身后一路,装瞎作哑,见她脖子转都不转一下,这会儿才说话。
人陷入回忆的时候,心肠也会变软。
温玉回轻声应了他,“好。”
“在大学校园里,冬天来的时候,我早上穿得厚厚的,去看台上等,但再也没见过那样的薄冰了。”
“因为南方少见积雪积冰的现象,以后可以去北方……”
祁雨其话还没说完,温玉回仍然扭头盯着田径场的红跑道、绿草坪,打断了他。
“但高二那年我们看见了。”
那年冬天冷得不寻常,清晨,早饭后,他们看见跑道结冰,在上面撒欢打滑,还互相纳闷怎么没人和他们一样进来踏冰。
那天晚上还下了小雪,淅淅沥沥的,和雨水差不多,但有颜色,似乎也有重量。
那时候祁雨其会在薄薄的冰面上站定,看温玉回裹得严严实实,咧着嘴笑,红着脸喊他717,然后在冰面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试探着踩下去。
当时他静静盯着她,紧紧跟着她,双手总是微微抬起一点,随时做好扶稳她的准备。
想起来,这又是快两年前的事情了。
两人共想一事,各怀心思。
“不看了,快走吧,吃饭。”
温玉回把视线收回来,主动回头直视祁雨其,又转回去,加快步子跟上前面的人。
她回头看他那一瞬间,祁雨其仿佛看到十七岁的温玉回,即使她没有像当年那样弯着眼睛冲他大笑,也没有直呼他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