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圈红人陆鸣时又获奖了。
获奖消息传回来后,陆鸣时团队紧锣密鼓地调整了展厅作品的摆放位置,临时把这次获奖的作品加在了已经举办了两天的陆鸣时个人摄影展上。
因着刚刚斩获大奖的新鲜劲,慕名前来的游客们即使对摄影一无所知,也将这张相片前的空地围得水泄不通。
只见展出的作品上,夜色里处处漫延着浓稠的黑,平静的江面一丝风也无,一只小小的挂着提灯的帆船搁浅在江边。
渔灯散发出暖色的光,在一片漆黑中显得格外明亮,仿佛是是密不透风的夜里唯一的喘息。
小船的帆很瘪,要外出打渔的船夫正费力地把船往江中推。
驻足观赏的游客们纷纷阐述着自己对这幅作品的理解,有些人一拍即合,有些人争论不休,而这一切,都与创作者本人无关。
Alice跟着工作人员从员工通道进入了展厅,她预料到了获奖之后展览的火爆程度,但是真实地看到乌泱乌泱的人群排队入场时,还是大受震撼。
摄影虽然不是小众艺术,却也绝不会受欢迎至此。
但世上又有什么绝不会发生的事呢?
摄影不会受欢迎至此,摄影师却可以。
像陆鸣时这样英俊单身多金又有才华的男人,本就容易受到追捧。更何况他最早就是在互联网上起家,还没拿到后来的这些重量级奖项时,就已经有很多粉丝了。
虽然人气非常高,陆鸣时本人却很低调。除了接受一些采访和访谈节目之外,几乎不出现在大众视野里。
Alice来这一趟正是为了采访陆鸣时。
好不容易从主编那里争取到了这次机会,Alice为今天的采访做足了功课,前方引导的工作人员告诉她陆鸣时就在里面时,她已经在脑海中把提纲过了一遍又一遍。
一推开门,Alice就看到陆鸣时正坐在沙发上,对方见她进来站起了身。
Alice为了这次采访,把能找到的所有资料都看了个遍,从陆鸣时20岁po在网上的plog、vlog到让他崭露头角的作品、从陆鸣时接受的采访发表的观点到网络上无从考证的流言,只要是能看得到的陆鸣时的经历,Alice都能如数家珍。
可以说陆鸣时这个人,Alice现在是单方面熟得透透的。
现在她真地看到陆鸣时本人了,不禁感慨,有些人总是被岁月优待。
35岁的陆鸣时和他的作品一样褪去了青涩的稚气、冲撞的尖锐,沉淀出不露锋芒又胸有成竹的气质,散发着成熟男人的魅力。
年龄的增长在他身上不会让人想到变老,相反,成了他的加分项。
现在正是陆鸣时拓展版图的好时候,这也是来之前主编特地叮嘱她,最好能打探出陆鸣时下一步规划的原因。
很快收敛住自己发散的思维,Alice快步走上前与陆鸣时握手。
“陆先生,我是《艺术时报》的记者Alice,恭喜您斩获金奖。”
“Alice?”男人复述了一遍她的名字,有一瞬间的失神。
意识到自己还没松开Alice的手,陆鸣时及时停止了这个很失礼的动作,松开了手,微笑着说了句谢谢。
Alice没有注意到陆鸣时一瞬间的反常,坐下后就进入了自己准备好的流程。
“陆先生最初把作品送过去的时候有设想过会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吗?有想过自己会成为金奖得主吗?”
“没有”,陆鸣时的回答没有一丝犹豫。
“这张图拍得很偶然,一开始没想过要用它参赛,但我自己很喜欢,直到截止前一天才决定用它,也就没考虑成绩。”
“原来是这样,那真是可喜可贺,差一点就错过了一次能拿金奖的机会。那这幅作品是什么地方触动了您让您格外青睐呢?‘赠我一缕风’这个名字是有什么用意吗?”
“只是一种感觉吧”,仿佛是觉得自己的回答听起来太敷衍了,陆鸣时又补充了一句。
“在取景器里看到这幅画面的第一眼就决定要拍下来,‘赠我一缕风’这个名字也是立刻就想到了,就好像是这幅画面天生该配这个名字。”
“是感念渔夫生活辛苦,希望能有风帮他一把吗?”
“算是吧。”
“当时我在想,如果赠我一缕风,是不是会很不同。”
“陆先生真的是很有温度的摄影师了,从您的作品中也能看出来,您一直非常重视人文关怀,作品的质量都很高。”
Alice说到这里,话锋一转。
“听说您十年前还给一对美国夫妇拍过婚纱照,有一张图在网络上流传很广,您看过吗?那是您拍的吗?”
陆鸣时听完这个问题后向后靠在了沙发背上,不紧不慢地拿起茶几上的水杯喝了口水。
就在Alice以为问不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准备揭过的时候,陆鸣时开口了。
“是我拍的。”
听到这个回答,意外之喜也让Alice登时松了一口气,她知道今天的采访稳了,出刊肯定能大卖。
“据我所知,您大学毕业成立工作室之后,再也没有拍过婚纱照,为什么会给这对夫妇拍呢?”
“新娘以前是我的邻居,我们是好朋友,当时她们全家都要移民了,我帮她拍婚纱照算是留作纪念。”
“这样啊,陆先生有朋友在美国,有没有考虑过也去那边发展呢?您目前摄影的题材都在国内,中国跑遍了有没有想过出国采风呢?”
“目前没有出国的打算,还是希望能留在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