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地区被分裂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因为这事,科莫罗夫斯基手下的家乡军士气低落。 很多部队放弃了和德军在城市中拉锯,离开自己战斗了两三个月的大城市,重新进入丛林。 保存实力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想弄清楚自己接下来到底应该为什么而战。 家乡军此前战斗的目的是民族的独立、国家的解放,争取用流血牺牲换来一个全新的波澜。 可是他们付出的牺牲似乎被人遗忘了,巨头们只是三言两语就判定了波澜的命运,无人不感到悲戚。 在这段时间里,德军主动抛出了橄榄枝,希望能够与家乡军合作,共同打击苏联人。 党卫军在各地的镇压和清剿行动也暂停了。 尽管家乡军的各级将领和士兵非常不满巨头们分裂自己祖国的行为,但是他们与布尔什维克人与日耳曼人都有着血海深仇,科莫罗夫斯基将军又下了严令,不允许任何部队与德国人合作。 因此家乡军只是离开了他们战斗数月的大城市,避入丛林中,等待下一次集结命令。 德国人忙着将主要兵力投放到正面战场上,因此也没有对家乡军穷追猛打。 历时近三个月的浩浩荡荡的起义行动突然偃旗息鼓,华沙等城市再次恢复平静,只是城市早已面目全非,战火硝烟的痕迹随处可见。 科莫罗夫斯基和家乡军主要将领的会议已经进行了四五天,但是他们始终没有下定决心。 是到南方去呢,还是坚持抵抗? 在伦敦的流亡政府的政客们已经屈服了,他们不再抱有任何幻想,要求军队尽快向南方转移。 政客们希望用相对配合的态度,以换取战后中夏或是其他同盟国对南方政府的支持。 南北两个政府对峙,如果没有外界力量的支持,南方政府是无法和有着苏维埃为后盾的北方政府抗衡的。 若不能尽快进行战后重建,拥有一支相对强大的军队,那么南方政府将完全被北方所压制,到最后很可能会使得整个波澜都被红色帝国吞入腹中。 可是家乡军的将领们不愿意屈服。 同时他们也不认为抵抗到底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只是在努力寻求一个折中的方案而已。 。。。 巨头会议协定公布,尤其是德军发动阿登反击战之后,东线的两三百万红军突然非常有默契地停止了大规模的攻击,转入了休整和重新部署阶段。 这是最高国防委员会的命令,朱可夫元帅和罗科索夫斯基元帅若有所思。 战争结束之后,东西大竞争的局面已经不可避免。 最高国防委员会乐于见到西线盟军在德军的绝死反击中损失惨重,这能够有效平衡战后东西势力。 西线盟军损失越大,与红军争夺柏林的可能性就越小。 想必这便是暂缓大规模攻势的主要原因。 朱可夫元帅和罗科索夫斯基元帅也刚好借着这段时间调整战术,此前他们一直无法突破莫德尔的防线,重整旗鼓之后一定能够一鼓而下。 两人尽量不去考虑政治方面的问题,聚在一起商讨下一次攻击的方案。 已经深入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瓦图京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也被德军阻拦,暂时不能向前。 在西线的阿登山脉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东欧平原却诡异地安静了下来。 合众国的总统先生以及大不列颠的首相阁下自是被气得咬牙切齿,但是他们也不会低下头去主动向斯大林求援,选择相信艾生豪威尔能够扭转战局。 得以短暂喘息的莫德尔元帅抓紧时间修建防御攻势,准备迎接更大的雷霆。 。。。 5月22日,阿登反击战已经进行了两天,尽管德军的推进速度比前一日要慢了很多,但是战场的主动权仍然被德国人攥在手里。 艾森豪威尔调集的援兵还在赶来的路上,继美军第106步兵师两个团投降之后,与106步兵师在同一条防线上的第28步兵师也陷入了重重包围。 如若不能及时救援,整个步兵师都将可能向德国人投降,情况非常危急。 5月23日凌晨,在戈林提供的作战飞机的协助下,德军600名特种队员分散地降落在500公里防线的后方。 特种作战也是此次阿登反击战的重要一环。 *友-们一&^起互~ 小胡子专门为第三帝国特种部队的行动取了一个代号,叫做狮鹫。 狮鹫行动是为特种部队量身定制的,小胡子要求他们深入敌后,以小分队的形式开展行动。 德军特种部队的行动非常的笼统,包括剪电话线、袭击盟军各级指挥部、更改路标、虚构地雷区等等。 总之就是在盟军防线的后方制造混乱。 他们伪装成盟军大兵,四处捣乱,人心惶惶是其目的。 同时也尽可能地为正面的突击部队提供情报支持。 狮鹫行动于5月23日凌晨展开,效果显而易见。 盟军增援部队大多乘坐车辆赶赴前线,由于路标的错误以及突然出现的地雷区挡道,很多部队不能及时的赶到战场,使得前线局势摇摇欲坠。 23日和24日,盟军将领的主要注意力都在前线,虽然有人报告德军小股部队在后方捣乱,但是没有引起将领们的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