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盟军各部队向第三帝国首都柏林高歌猛进,四巨头成立的对德管制委员会也在恰当时候拿出了分裂第三帝国的方案。 伦敦巨头会议结束之后,对德管制委员会立即成立,中夏副总理丁北风担任对德管制委员会主席。 对德管制委员会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分裂和肢解第三帝国,同时监督战争赔款、清除第三帝国武装力量等工作的执行。 阿登反击战之后,为了加快分裂方案的成型,四巨头同意在对德管制委员会下设分割委员会,负责具体的肢解和分裂方案的讨论。 丁北风回北平短暂述职,随后又返回了位于巴黎的对德管制委员会总部。 经过长久的讨价还价,最终的分裂方案于7月12日左右形成。 总体上看,第三帝国被分割成四大部分。 南部、东北部、西部和西北部。 南部地区为中夏共和国占领区,东北部为苏维埃联盟占领区、西部为合众国占领区、西北部为大不列颠占领区。 第三帝国的首都同样被分割成四个部分,由四国共同管理 从地图上看,中夏的占领区面积最大,约占整个第三帝国领土的1/3。 其他三方占领区的面积大致相当,但是经济发展水平略有不同。 合众国和大不列颠控制的是较为发达的工业地区,其次是苏维埃联盟的占领区,最后才是中夏占领区。 中夏对中欧各国已经形成了实际上的控制,其他三方势力无法插入其中,只能默认这种形式的形成。 南部地区与中欧各国接壤,中夏放弃了经济发达地区选择第三帝国的南部,其他三巨头虽有些不满,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比较折中的方案。 大不列颠一直想着将法兰西也拉入占领国的行列,以此弥补自己和其他三国在实力上的差距。 但是直到最终的分裂方案形成大不列颠的意图都没能得逞。 在方案讨论的初期阶段,苏维埃联盟想要更多的土地,这是他们这个民族千百年不变的追求。 但是西方已经对布尔什维克主义升起了防备之心,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苏维埃联盟不断向西扩张。 大不列颠和合众国联合在一起,愿意舍弃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也不愿意将整个第三帝国的东部让给苏维埃联盟。 双方谁也不服谁,最后得到实际利益的却是中夏。 东西两个世界的竞争已经不可避免,在这样的情况下引入第三方势力,是不得已为之的行为。 总之,政治谈判的激烈程度不弱于前线战场,双方勾心斗角、你来我往。 好在最终的分裂方案在第一次联大会议召开之前确定下来了。 第三帝国本土的战争有望在三个月内结束,届时对德管制委员会将成为这片土地上的最高军政机构。 分裂方案确定下来之后,位于巴黎的四巨头联合作战参谋部正式并入对德管制委员会。 原联合作战参谋部的各国军政人员进入管制委员会工作,建立健全管制委员会的机构单位,为未来管理整个第三帝国做准备。 中夏的军政人员以副总理丁北风为首,另外还有海军中将熊元春、海军少将孟杰等人。 原中夏第一和第二远征军队被整编为中夏大西洋舰队,依旧活跃在地中海、大西洋、英吉利海峡等地。 大西洋舰队为中夏海军在西方地区最强大的海上力量,这支舰队直接隶属于中夏海军司令部,其实力甚至强过了中海和南海舰队,与西洋舰队相当。 大西洋舰队的成立是中夏海军走出太平洋、印度洋,迈向远海的重要一步。 通过各种利益交换,中夏海军在全球的军事基地每天都在增加。 军舰活跃在非洲沿岸、北冰洋、大洋洲、大西洋。 如此形势引得很多人不满,尤其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但是他们没有与中夏抗衡的能力,只能发表徒劳无功的抗议。 抗议无法阻止的这股新兴力量走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