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王夫人王熙凤等人觉得奇怪,就是贾母自己也在心中思量了好些时间的。虽然往常他们府上和简郡王府往来颇多,可王妃今日行事,显然是为了黛玉而来。
“大约是前些日子,圣人褒奖了姑爷。”贾母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这个理由了。
“我说呢,往年郡王妃都是年后才来,今年怎么火急火燎的跑了来,还送了姑娘们这么些东西。”王熙凤拍手道,“别说郡王妃了,我听琏二说,有好几个官员递帖子来见老爷。”
贾母听了眼光闪了闪,片刻后吩咐王熙凤:“外头男人们的事情,咱们不必理会,如今眼瞅着要过年了,咱们一家子热热闹闹的过年才是正紧。”
王熙凤听了忙下去准备年节各项事宜,一时荣国府内丫头婆子们都忙忙碌碌起来。独黛玉见了越发觉得冷清,她心下不解,明明父亲差事都办完了,怎么不派人来接自己。又想着自己虽然是在外祖母家中,却到底诸多不便。加上过年荣国府几乎日日都有宴,就连宁国府那边请吃饭,黛玉也不能像赏赐赏花那样推脱,兼着这几日又下了雪,一来二去的吹了冷风,黛玉竟病倒了。
这一病,还是因为想家心情不好,发作起来就有几分严重。贾母让贾琏去请了太医来,太医看了只说受了风冷了,需要静养。
如此一来,黛玉到也算是清闲了下来。就比如简郡王府等宴请宾客,黛玉也因病着不能前往。也是因祸得福,黛玉这下子倒是不必强颜欢笑的去应付了。
静养了五六日,才觉得渐渐好了。
这一日黛玉歪在炕上看书,紫鸢想着黛玉如今身子也好了,倒是应该出门逛一逛,不然总是呆在屋子里也闷得慌。于是上前笑道:“今日天气不错,太阳出来了,才吃了饭姑娘就歪着,倒不如出去走一走散一散,也能消消食。”
黛玉听了紫鸢的话,从打开的窗户看见院子里的梅花枝上还挂着雪,阳光下竟又是别样的风采。于是便放下书起身,鹦哥赶紧就拿了一件大红的披风都开,给黛玉披上。
“只是今日姐妹们都不在家。“黛玉在院子里看了会儿梅花,顺脚往外走,却又不知道去哪儿好。今日老太太领着太太姑娘们都去史家作客了。
“大奶奶必是在家的。”紫鸢口中的大奶奶,当然是指李纨。李纨寡居,这样外头的宴席自然是没有她的份。
黛玉想着李纨孤儿寡母的,到生出一丝同病相怜的感觉来。又想着那日同贾兰说话,倒像是见到了自己的弟弟一般,虽然从辈分上论,兰儿是她的表侄了。
“走吧,咱们到大嫂子那里转转。”黛玉便领着丫头朝着李纨那边去了。
走到院子里,就听见两个小男孩的争执的声音。
“颜筋柳骨,自然是先有了骨头才能长肉,临帖当然是柳体的好。”这是贾兰的声音,黛玉听得出来。
“可你我年纪尚小,笔力不稳,而且先生说,启蒙临帖,还是颜体好。”另一个孩子争辩说,“那日我在父亲那儿看到《祭侄稿》,真是极好。”
丫头通传黛玉到了,李纨的丫头素云忙打起帘子。
黛玉听了方才的争辩,倒是想看看另一个孩子是谁。黛玉本以为是贾环,虽然并不熟悉,但黛玉知道贾环是二舅舅庶出的儿子,探春一母同胞的弟弟,比兰儿年纪大不了多少。
黛玉进来,两个孩子便都从炕上下来,站在那儿向黛玉见礼。
“妹妹今日可大好了?”李纨见黛玉解了披风,便请黛玉炕上坐。
“好了,这才能过来瞧瞧嫂子。”黛玉看了看两个孩子,另外一个竟不是贾环,想了片刻才记起来是大舅舅家的贾琮。说起来若不是过年见过,黛玉还真不知道大舅舅竟还有一个小儿子。平日里他似乎也不大往这边院子里来。
“林姑姑觉得,我们应该习柳体好,还是颜体好?”贾兰想着,上次说读书,林姑姑很有见解,于是就开口问。
黛玉接过素问捧来的茶,意思的尝了一口,见炕桌上有几张字,便放了茶杯拿起那字来看了看,倒是赞叹起来:“哟,这是谁的?小小年纪就写的这样好。”
虽然是临帖,可也看得出来是下了功夫的。
贾兰略有些害羞:“是侄儿临的,姑姑瞧着可有一二可取的?”
“我瞧着很不错,只是年纪小了些,等你大些自然就更好了。”黛玉是真心夸赞的,“至于习颜体好,还是柳体好,我觉得是因人而异的。比如我曾经听母亲说,女子初学临赵体更好,可我却是喜欢柳体的。”
黛玉又问,琮哥儿可是和兰哥儿一同念书的。贾兰是个好读书的,说起读书倒是很有兴趣,可贾琮并不,他虽然比贾兰年长二岁,却是极贪玩的,家中又无人管束,性子有些跳脱的。他记得听人说这个林家表姐是从扬州来的,又听人说什么‘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便问扬州是不是美得很,又问扬州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
他既然问了,黛玉自然少不得将扬州风土玩物等一一讲来。黛玉自小跟着父母,坐船游廋西湖,去大明寺进香,或于东关街头吃一个翡翠烧卖,又在南门大街尝一尝赤豆元宵。讲的人眉飞色舞,听的人如痴如醉。
贾琮听了就说:“等我长大了,也要去扬州逛逛才好。”
黛玉便笑道:“等你来,我便请父亲带你去逛逛。“黛玉想着,那时候自己肯定是在家的了。
就是贾兰听了,也觉得自己若是大了,能去扬州看看也好。只有李纨,听着他们说的热闹,心中却觉得更是苦闷了。她这么些年寡居在府内,虽说从不缺衣少食,还有月例银子,可走亲访友、婚嫁迎娶等喜事儿,她都是沾不上边的。比如今日一家子都出去作客去了,她也只能留在家中。
一时